“只问耕耘,不问收获”(1)

我出生在普通的工薪家庭,我的爸爸曾经是大学老师,后来成为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妈妈是公务员。他们不是官一代、富一代,但是他们是全世界给我影响最大的人。

爸爸用身体力行让我拥有了勤奋努力的品质和沉静的心态。他在大学期间精通英语后又自学日语,在当时各种外语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靠一台短波收音机坚持收听外语频道,每天清晨大声朗读、背诵外文作品等,能够熟练地运用两门外语,后来他在日企和美企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了他的语言优势。爸爸的名言不同于传统观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注释】。他说,只要没有丝毫杂念,一心一意沉下心来踏实努力,收获自然会来;而稍稍耕耘一下就要收获,心绪不宁,要求太多,反而不会有好结果。在我小时候,我在家里做作业时,总能看到爸爸在书房看书或拉琴。他在业余时间喜欢拉小提琴,他说他可以在琴声中完全忘记自己,调整心态,摆脱焦躁和轻浮的情绪,让自己恢复安静沉稳的心态。父亲对古典音乐和小提琴的酷爱也是推动我主动要求并坚持学习钢琴和长笛的原动力。

【注释】清朝道光二十一年,理学大家太常寺卿唐鉴将自己所著《畿辅水利》及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赠予曾国藩,意为“勤勤恳恳地工作,成绩自己有,收获是水到渠成的事”,最初见于“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对此联极为推崇。

我的妈妈是位睿智的女人。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总是用欣赏和赞许的目光看待我,无论我取得多么小的成绩,或者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妈妈总是鼓励我,说我是有潜力的孩子,如骑自行车上学、热衷班集体活动、参加英语演讲竞赛、学习游泳等,使我养成了自信和勇往直前的性格。从小学起,妈妈就注意培养我为自己的事情承担责任的好习惯。在我人生的每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妈妈都为我提出她的建议和忠告,她开阔的思维和谆谆教导,使我前行的步伐更加稳健和自信。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在生活的点滴中透露着智慧和灵气。她让我懂得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和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她让我看到情商高于智商,待人接物比读死书更重要。总之,我从妈妈身上学到了我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在我离开家门闯世界、步入社会、步入职场后显得更为重要。

父母教会我的这些品质对我影响深远。从小到大,他们从未逼我学习、强迫我做功课,相反,他们总是让我量力而行。他们给我的宽松环境反而让我有了做好自己事情的主动性。补习班、课外班这种辅导班都是我自己要求上,他们才帮我报名,即便是到了高三,我们一家三口也经常外出吃饭、逛街、听音乐会,就连我高三时每天晚上练习长笛他们也特别支持。

同时,他们更让我懂得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没有坐享其成的美事。要想收获,必须付出。这种朴素的观念一直伴随着我——任何时候人都有选择,选择努力,还是选择放弃。带着这样朴实的观念、积极向上的心态,我开始了高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