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播,还是做科研?(2)

中国科学院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很庆幸,虽然放弃了电视台的工作,我和媒体的缘分依然继续着。课业之余,我开始兼职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制频道《道德观察》节目的编导助理。我兼职的初衷是基于对媒体的兴趣,基于挣钱自立,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被节目里涉及的民生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当时带我的编导老师是曾经负责编导《走进科学》的梅子姐姐,一个干练的大女孩。梅子姐姐有着犀利的眼光和率真的个性,以及一个优秀媒体工作者的各种特质。我跟随着她参与了许多专题片的制作,包括对艾滋病病人生活状态的追踪,食品加工业中黑洞的报道,以及Z城水污染事件的深入调查。我本以为央视的报道,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给受害者带来足够的帮助和救援力量,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他们的困境。然而我们的摄制组尽管忠于职守,尽心尽力,所带来效应却远远不够,要修复现实中疾病、贫穷和污染带来的伤疤,对整个社会来说依然是莫大的挑战。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社会远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我从未经历过的感触,如决堤的洪水般向我涌来。要根除这些让人悲哀的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要帮助弱势群体,也不是一次慷慨解囊的经济支援就能实现的。梅子姐姐察觉到了我的沮丧和担忧,安慰我说:“媒体人能做的,是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和专家学者关注到这些被遗忘的角落,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药在你们这些未来的学者身上。不要以为科研只是一群读书人为发表论文所做的肤浅工作,知识支持,是政策和法律最重要的脊梁骨,要用你们的学识和才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梅子姐姐的话让我震动,是的,我想要做的,远远超越了几篇论文所能承载的。

在中科院,我所攻读的学科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民以食为天”,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保鲜剂的潜在健康危害,是食品安全的巨大挑战。我的硕士导师蒋老师致力的事业是延缓农产品采摘后营养成分的丢失,并研发可以取代那些残留度高并有毒性的化学保鲜方法的绿色无害的食品保鲜技术。蒋老师不仅是植物生理领域里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父亲般的好导师。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投入了全身心的关爱。从进入课题组的那天开始,蒋老师就用他的勤奋和努力勉励着我。在他的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萃取植物表皮抗氧化营养成分的课题。

在中科院,我们课题组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科研上有长期合作,我的导师蒋老师德高望重,可以推荐学生在全额奖学金资助下去昆士兰大学继续攻读博士。蒋老师毫无保留地想到了我:“博士不只是一个学位,更是一个对你综合能力系统训练的过程。”他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依然清晰如昨。

然而这一次,我让他失望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