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爱的极致是放手(2) 

我们并排在沙发上坐下,聊了很久。丈夫神色平静,我们就那样进入了长时间的讨论。对于丈夫那套好比从经济学教材上摘抄下来的观点,我根本无法理解。他认为经济学理论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与亲子关系,我却非常反对。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也产生了很多共鸣。丈夫认真地倾听我的观点,对于他不认同的部分也给予了宽容。

第二天晚上,我们再一次进行了交谈。这一次我们把讨论的内容总结成了三项基本原则,并命名为“父母的三项基本原则”。

父母的三项基本原则:

1.划分人生的界限。孩子的人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父母连自己的人生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度过,怎么还能去左右孩子的人生呢?父母的职责就是给予他们一定的忠告。只要给他们一些提示就可以了,最后的决定还是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做。

2.分清奉献与投资。与投资不同,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很多人借着爱的名义,以至于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一旦你心中出现了一丝想要得到报酬的心理,那么这就已经不是奉献了。

3.一定要百分百地奉献。奉献是件美好的事,是最崇高最纯粹的爱。那些渴望得到报酬的父母就像债主一般,会使孩子想要逃避。不要把孩子当作欠你债的人,我们至少拥有一个崇高的名字——“父母”,千万不要做那种不光彩的典范。

我也进行了自我反省。我动不动就给孩子摆脸色,指使他做这做那。即使是一些零碎的小事,我也总是加以干涉。这分明是想要利用孩子来达成我自己的某些意愿。

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那么现在我必须放手了。我需要一种智慧,即使孩子遇到了挫折或者失败,也能放手让他自己站起来继续前进的智慧。

伟大的奉献与依赖只有一步之遥。有些人把为他人奉献当作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并且希望能在牺牲中找到某些回报。但是“人生的意义”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到,依赖别人是不行的。

太过于依赖别人最后会产生某种类似于尼古丁上瘾或酒精中毒的症状。在人际关系中,人们一旦依赖成性,就会想把对方束缚在自己身边,使他们无法动弹。这么做不仅会伤害到对方本应独立的人格,甚至也会把双方的爱消耗殆尽。

所以千万不要只为了孩子而活,应该多想想你自己。为了孩子而活的母亲也给不了孩子积极的影响,被宠坏的孩子会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人,最后只会变成一部孤独而不幸的家族史。

我整理“父母的三项基本原则”的时候,丈夫用左手托着下巴打盹儿,那样子像极了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几天后,我和楼下的大妈一起去骑自行车。大妈因为女儿结婚的事伤了好长时间的脑筋,但是和许多街坊邻居们聊了天之后渐渐地也平静了下来。我也把自己关于孩子那件事所受到的冲击告诉了大妈。

大妈一边点头一边说道:

“我也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孩子的叛逆期是‘上帝的礼物’呢,上帝希望人们家庭幸福所以才创造了孩子的叛逆期。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孩子一定要独立地面对人生,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应该适可而止,让他们自己练习如何适应这个世界。那些不称职的母亲才把孩子牢牢地握在手里,不愿意让孩子独立。不过说起来,那可真算是个坏女人呀!”

这些话仿佛就是特意说给我听的,尤其听见“坏女人”三个字的时候我被吓了一跳。

“啊?谁呀?”

大妈豪爽地笑了起来。

“还有谁呀,就是我们家李静恩嘛。花了那么多钱送她出国,结果净学些没用的。老是想反过来教育我呀,还教我什么‘Let him go’啊,‘Let her go’什么的,就是‘随他去吧’的意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