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中的首战(3)

徐景隆从1924年起到“九一八”事变这近七年里,都是率领着张海鹏麾下的一支骑兵部队驻守于洮南镇守使管辖区的白城(今天属于吉林省)。这里大体上是长春平原区域,很是适宜于骑兵的行动。《白城市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关于“驻军”的篇章,记录有徐景隆部骑兵建制变化的情况:“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驻有奉天骑兵第一游击队张海鹏部第一营(称马二营),辖4个连600人,营长徐景隆。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还驻有奉天第三十二师第一团(原为奉天骑兵第一游击队改编),师长张海鹏兼任,团长徐景隆”。此处关于番号的记载是有缺漏的,根据《辽宁省志?军事志》 的记录,“第三十二师”的番号只用了一年,到1928年已撤消了:“民国16年,第一游击队改为东北陆军第三十二师,民国17年该师撤销,改编为奉天省防军3个骑兵团”。

1927年到白城子的警察所当雇员的王六离,曾回忆了由徐景隆骑兵营扩编而成的的骑兵第二团的情况:

当时(白城)城内有县公署、警察所(后改公安局),骑兵二团。……骑兵二团原是奉天省骑兵第一游击队的第二团,是省防军,归省发军饷。由张海鹏管辖。骑兵第二团团长叫徐景隆,他来白城子很久了。我来时,他就是二团团长。他是张海鹏的老朋友。二团编制不满……实有兵力才一个营多点,是个架子团,空额不少。

徐景隆民国六年获得少校军衔的,到民国十六年整整十年后,终于升为了团长。那么,先是担任第三十二师第一团团长,接着是奉天陆军骑兵第二团团长徐景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后,该团改名称为辽宁陆军骑兵第二团),究竟是什么军衔呢?

根据1929年5月20日下达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命令》(衡字第三十六号),1929年4月26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委任“徐景隆为辽宁陆军骑兵第2团上校团长”。

那么,徐景隆军衔是如何又升了一级,到1931年10月中旬首战江桥时,已成为了张海鹏部伪军的“少将”的呢?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于9月下旬开始拉拢洮南镇守使张海鹏,1931年10月4日前(有回忆明确说是10月1日),张海鹏宣布“独立自治”,自封“边境保安司令”。日本人在沈阳办的报纸《盛京时报》,于10月4日发出报道《洮南地方现亦宣布独立,张海鹏任边境保安司令》,称其“所部一个旅三个团,分配各地,担任四洮沿线之警备”。此时,“为了稳住张海鹏,张学良于10 月初决定将蒙边三县四旗与洮辽七县合并为蒙边地区,戍立蒙边督办公署,电令张海鹏为蒙边督办”(见《长春文史资料》第39辑的记载)。张海鹏此时公开表现出来了“脚踏两条船”的情况——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国务卿指派美国驻日使馆二等秘书劳伦斯、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汉森等组成了调查组,经日本外务大臣保证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后,从1931年10月4日起在东北地区开始进行实地调查。10月12日早上,劳伦斯等到达洮南,首先走访了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张海鹏不但告诉美国调查组说,日军在洮南表现很好,没有制造事端。而且还介绍说,10月15日,他将就任张学良所任命的蒙边督办一职。他宣布独立,完全是在日本人的要求下做的。

这个蒙边督办的职务,张海鹏在1931年底彻底公开投敌时,仍是没有表示“放弃”。1932年3月9日,溥仪成为伪满洲国“执政”的就职典礼,伪满洲国分成五个区域(黑吉辽三省、哈尔滨特别区、蒙古)布置参加人员,其中,各个区域的“首席代表”有奉天省“省长”臧式毅、吉林省“省长官”熙洽、哈尔滨特别区代表“东北行政委员长”张景惠,虚与委蛇的黑龙江省“省长官”马占山,而张海鹏即是以“蒙边督办”的身份成为“蒙古区域”的首席代表。

“九一八”事变前军衔还只是“陆军上将待遇”的张海鹏,成为了“上将督办”,有了上将的军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