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星红旗下听为自己创作的歌(1)

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是为了东北抗日义勇军而作,这首歌不仅在建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而且曾随着戴安澜的第200师步出国门,战斗在缅甸。《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四个极为普通的汉字组合起来,成就了一个难以超越的名字。就个人意见,自这部电影诞生之后,近80年内中国还没有哪一部电影的名字能够如此大气。

新中国成立之时,《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开国大典上奏响。有一批曾在东北参加过抗日义勇军的红色干部,会带着激动的心情,听这首为他们参与的义勇军斗争事业谱写的歌曲。他们在义勇军失利时,不屈不饶转移到关内,后来在红色抗日根据地继续抗日斗争。当1949年“十一”那一天的国歌奏响时,他们为了这个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新中国的建立,在红旗下已努力奋斗了很多年。

同时,在神州大地上,有四个义勇军的老将领和他们成建制从东北撤退、在辗转流离中幸存下来的义勇军部下们,听到这已成为了国歌的歌声之时,心情也都会和别人有一些不同。

这四位老人分别是马占山、李杜、苏炳文和冯占海,他们是东北义勇军最早的几位主要领导人。义勇军失利后退入苏联或关内。他们四个人都幸存到了建国,也都走到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下。他们的部下,是一些撤退到苏联后,又被苏联遣送到新疆的义勇军余部。

九一八事变之前马占山是他们这四个人中职位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的代理省主席和军事总指挥,当时黑龙江的省会不是哈尔滨,是齐齐哈尔。1931年“江桥抗战”是九一八之后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日军事行动,共坚持14天,杀伤日伪军共1000余人。此后又在东北坚持抗日,1932年退往苏联,1933年从苏联返回中国,向蒋介石请缨抗日不得批准。“七七事变”后前往绥远组织抗日,第二年去延安治病。平津战役期间帮傅作义定下和平起义的决心,当然他也有这个能力,傅作义的手下有三个师的师长是他的原部下,都会是听从他的号令的。

2-2 义勇军将领马占山和苏炳文的合影

李杜在九一八事变之前镇守吉林,后来他组织的义勇军也主要在吉林抗日,1933年退入苏联。李杜是这四个人中和共产党走的最近的,马占山1938年去过延安,但1937年之前李杜就已经是特别党员了。《李杜将军传》中说他是1945年入党,但是1936年5月冯雪峰给周恩来写的汇报材料中就明确提到了“李杜已入党,并计划经苏联进入东北组织抗日”的事情;6月份他再次给周恩来汇报李杜入党问题,并表示最后的批准留给莫斯科的王明。1936年8月延安给冯雪峰回电中提到了一些人因为身份关系,从一般党员转变成特别党员。李杜的党性非常强,解放初期镇压反革命的时候李杜因历史上和一贯道发生关系曾经被错误逮捕,险些被判处死刑,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李杜依然没有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

2-3 义勇军将领李杜

苏炳文,“九一八”抗战之前是哈满护路司令兼黑龙江边防第二旅旅长,第二年因为粮弹不继退入苏联。此后苏炳文多次请求抗战,但都被搁置了起来。1946年被命令退休,1948年被卫立煌聘任为东北剿总参议。在辽沈战役中举义旗,向解放军投诚,林彪、罗荣桓亲自设宴招待他。1955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体育委员会主任。

2-4 苏炳文将军在东北抗击日寇的时期,给辖区邮票加盖的“中华邮政”戳记,这是当时东北唯一一种中国邮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