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里屯(1998—2008)(2)

在貌似跟文化特搭的三里屯南街,“隐蔽的树”正成为外国旅游者的天堂,而“芥末坊”早已成为本土愤青的大本营。“明大”在南街独树一帜,125一刀不能两断以高额的流水将中西方的“白领浪子”荟萃于此。“苏西亚”是一家日式餐吧,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松尾芭蕉和夏目漱石幽长的气韵。“乡谣”则属于酒吧中的“山药蛋”派,朴实无华还透着情调。“乡谣”对面的“北京爱尔兰”,是周末老外狂欢的场所,很多中国女孩在这里寻找机会。

“夜上海”餐厅对面的“藏酷”酒吧,颇具“奥菲斯”色彩,来这里的大多是“菲斯科”雇员,他们把写字楼的气息传染给酒吧。兆龙饭店对面是“豹豪”、“海力”和“火烈鸟”,其中“豹豪”豪情天纵,很多二流影星、三流歌星、四流模特都在这里寻找一举成名的机会。

与三里屯北街交相辉映,1995 年春天,一位叫居岚的女海归,在三里屯南街擂战鼓,开创了南街“处女店咖啡”。随后,隐蔽的树”、芥末坊”、明大”、 乡谣”、 苏西亚”、 北京爱尔兰”相继崛起,这七家酒吧七剑震朝阳,风云啸长虹,伴随着“河”、“阿苏卡”、“生于七十年代”等新血的涌现,三里屯南街顿时被激发成愤青的重镇、怨青的摇篮、文青的家园、滚青的战场。

我把“88 号”、 男孩女孩”、 豹豪”、 藏酷”、 明大”、 赛克赛思”、 哈瓦那”命名为三里屯“七大奇观”,特别是“88 号”,每个想在北京文化圈、娱乐圈有所建树的主儿,必须得在 88 号过一把,然后你才知道自己是骡子是马。

2005 年深秋,我跟“88 号”创始人、三里屯教父李亨利在他的白房子小坐,算是边聊天边采访,为我的杂志做一期《十年三里屯》的专题。秋风一来,人便开怀,我跟亨利开怀畅饮,旁边的站街女孩想坐怀都不让,我们宁可让灵魂代替小姐在自己的身上坐怀,直至“精尽而妄”——精神近,灵魂妄。

在这次秋夜畅谈中,李亨利说出一句转变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话语——我就想改变中国人朝九晚五的生活秩序,晚上不出来,白活一辈子!三里屯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一点上发扬光大,把中国人从农民变成了都市消费者和生活享受者。现在中国人还有看完《新闻联播》就准备睡觉的吗?

十年三里屯,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一个缩影,它教会了中国人怎样走126进新时代,走向夜生活。没有三里屯就没有夜生活,没有夜生活就对不起夜晚,月亮反感你,并通知太阳在第二天讨厌你。正如有一天,我跟狗子在三里屯喝着喝着酒,他突然颓了,缩进角落里。我问他:狗子,喝啊,干吗老往后缩呀?狗子说:要不我怎么是生活的缩影呢,我缩惯了。

十年三里屯,从 1998 年来到 2008 年,一路走来令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烂谷子中,扒拉出几粒陈康。从 1998 年到 2008 年,中间穿插着多少酒吧,多少女人在此地抛掷了年华,多少男人在此处倾空了钱夹?

1998 年,在三里屯酒吧,一位乡镇企业家,望着“科罗娜”,高声问服务员:小姐,那一领啤酒多少钱? 2008 年,随便一个东三环写字楼的小白领,来到三里屯酒吧,不看酒单就喊:服务员,芝华士对红茶,套餐那 种 ! 1998 年,在三里屯酒吧,一位城乡接合部的带头大哥,坐下来就问:咱酒吧有啥下酒菜,炸花生米和猪头肉有吗? 2008 年,从白沟到塘沽再到秀水假名牌越穿越像真名牌的私企豪杰,张口就问:洋葱圈有吗?炸泥肠有吗?水果沙拉有吗?里面多搁猕猴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