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98年至2010年,彷徨时期(2)

2002年世界杯,贝尔萨高开低走

在这届世界杯预选赛上阿根廷队表现非常出色,是历届预选赛上表现最好的一次,在南美10支球队中名列第一,而且积分高出第二名厄瓜多尔队12分之多,高出第三名巴西队13分。当时的阿根廷队被公认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球队,原因就是那几年里这支球队的战绩最突出。然而,到了世界杯赛战场上,阿根廷队却连小组赛这一关都没有闯过去,便匆匆打道回府了。阿根廷的球迷也因为国家队的失败而遭受了一次重大的精神打击。

1998年年底,阿根廷足协任命时年43岁的贝尔萨为国家队主教练。贝尔萨是个非常有个性的教练,崇尚进攻足球,而且想尽办法把球队的攻击力发挥到极致。他采用“3313”阵型,减少一名防守队员,把腾出的一个人手补充到前场,这与通常的“442”和“433”阵型形成鲜明对照。他认为设三名后卫足以对付通常球队的两名前锋,只有在对手设三名前锋的时候自己才安排四名后卫出阵。另外,他坚持设立一名高中锋,专职在对方禁区捕捉战机,两翼各安排一名速度快、传中好的边锋,频频向禁区内起球。他的球队运转速度很快,进攻常常像水银泻地一般流畅。贝尔萨因追求进攻速度而放弃了当时最优秀的前腰里克尔梅,认为他会拖累全队的节奏。他还坚持不同时使用两名高前锋,致使巴蒂斯图塔和克雷斯波两名出色中锋只能有一人上常

贝尔萨与帕萨雷拉都属于有个性的教练,但二人也有所不同。帕萨雷拉是外向型的脾气暴躁,贝尔萨是内向型的孤僻,一门心思琢磨球队的进攻效率,并不与媒体发生争执。因他带队成绩突出,舆论并未与他发生过冲突,尽管对他的一些做法也持有不同观点。除了新闻发布会之外,贝尔萨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这种极不常见的做法媒体后来也习以为常了。贝尔萨带队期间,舆论和球迷最大的异议就是里克尔梅被弃用,以及巴蒂斯图塔和克雷斯波不能同时上场,但在球队表现甚佳的情况下也只能为他们惋惜,球迷毕竟更愿意看到球队出成绩。

阿根廷队在南美区世界杯预选赛上一路过关斩将,14轮过后便提前获得出线所需的积分,而预选赛的全部赛程要打18轮。阿根廷人欢欣鼓舞,很多人认为这支球队具备了在世界杯赛上夺冠的实力,而这种乐观的判断在历史上还不曾有过。当时阿根廷球队中拥有一批在国际上名气很大的球星,像巴蒂斯图塔、克雷斯波、贝垄奥特加、洛佩斯、艾马尔、萨内蒂、西蒙尼、索林、加拉多、阿亚拉等。这届世界杯是由韩国和日本联合主办的,阿根廷队出发前制定最后名单时,卡尼吉亚也被召进队里,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等待阿根廷队的却是一场惨败。

阿根廷队抽签时被抽在死亡之组,同组的三个对手是瑞典队、英格兰队和尼日利亚队。6月2日阿根廷队先与尼日利亚队交锋,巴蒂斯图塔在第63分钟攻入一球,阿根廷队以1比0获得胜利。6月7日第二场比赛对阵英格兰队,阿根廷队的快球却打不出来了,处处显得被动,中场休息之前被贝克汉姆攻入一个球。下半场阿根廷队依然没有起色,最终以0比1败下阵来。第三场是6月12日与瑞典队交锋,阿根廷队在对方的收缩防守面前找不到好的进攻办法,自己的后防反而出现漏洞。这场比赛战成1比1平局,阿根廷队的进球是由克雷斯波打进的。

小组赛的结果是,瑞典队和英格兰队均一胜二平积5分,获得晋级机会,而阿根廷队则胜平负各一场,积4分,被淘汰出局。这是阿根廷队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届世界杯,阿根廷队上一次未能通过小组赛这一关还是在1958年。

这次失败对阿根廷人心理上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一代球迷从此陷入虚无主义,再也不幻想世界杯夺冠了。他们说,国家队打得再好,像2001年那样,可到了世界杯赛上也逃不脱铩羽而归的命运。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于阿根廷足球传统风格的局限性。1978年以前阿根廷足球在世界杯赛场上屡战屡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