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担心什么
第一次接到M的电话,她一人关在家里,哭得声音断断续续。她说自己恐惧极了,感到心跳加速,透不过气,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我:“这种状态多久了?”
M:“从小就这样,结婚以后更严重了,每天都在担心发生不幸的事情,非常紧张。”
我:“你在担心什么?”
M:“很多……担心我妈妈心脏病发作,担心她遇到骗子损失财产,担心老公开车遇到车祸,担心工作中有人对他不利,担心我现在是全职太太,一旦遇到什么事情,今后靠什么维生,前段时间还担心地震……”
我让她呼吸放松,再另行约定面晤。
后来在咨询中了解到,M父母中年得女,百般宠爱,总担心她遭遇意外,不断告诫各种危险可能,结果反而导致M童年内心深埋着不安全感。结婚后由依赖父母转为依赖老公,对死亡、灾难、疾病和可能引发的生活变化强烈忧虑。
为不确知的危险而忧虑重重的并非M一人,让我们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这与环境氛围不无关系。媒体为求眼球,热衷以危言耸听的方式解读社会新闻,自媒体或各路八卦也偏爱重口味信息,到处是貌似善意的“提示”、“速转”,唯恐人心不够惶惶。忧天的杞人若活到今日,准会更快地吓死。但无论环境如何,真正影响我们的仍是内在信念:“应该随时随地对危险可怕的事情加以警惕。”基于理性人本质,每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而“担心坏事发生”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为的谨慎和对事物的负责,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担心超越了必要的边界,就会成为情绪的负担。忧虑并不能从客观上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甚而由于负性情绪对身体与行为的影响,或会加大危险发生的可能。
佛说,人生七苦,是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我们担心的无非也是这些,失去、烦扰、对自我与生活的不可控制。像M,若想终止夜以继日的战战兢兢,首先应该学习的就是,生活中一定会有失去、烦扰、不可控制,它们一定会发生,但并非不能接受。勇敢地去了解世界,世界并非想象的那样可怕,而最重要的是,努力保持平和心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想象中的风险,发生概率也将随之下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