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词

2013年4月,萨提亚高峰论坛,听John Banman演讲,《幸福不需要理由》。“幸福”这个词被中国人频繁提及,大师自然善于把握。之后,我也得到若干邀约:“老师,讲讲幸福。”

一个泛滥的主题?不。“幸福”这个词,以及与之关联的“自我觉察”、“能量唤醒”、“体验”、“感恩”、“感悟”……都没问题,只是对当下的我们而言,没那么简单。一个并不把个体关怀放在首位的国家与社会(从历史一路看来确实如此),忽然倡导起“幸福”,对于经历了漫长关怀饥渴的人们来说,救赎意味相当鲜明,却难免突兀。在那些被忽略、被欠缺诚意地对待的时间里,我们对身边的人、事、物以及其间的规则,产生种种质疑——“世界不对”;而为了在这样的世界生存下去,我们强迫自己改变,与本心渐行渐远,却仍会迷惑、焦虑、愤怒,甚而失去信任,这样的我们,也“不对”。这样一条疑虑重重的旅途,如何抵达幸福?

所以我们需要整理,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与情绪中,摆脱不安与浮躁,通过真正的内在观照与外部解析,去探寻成长之路,而非回避思考、沉溺于“能量”和过于琐屑的感受,在流行的“修行”中缥缈(那只会让我们上“滥幸福”的当)。在寻找通途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师,而这本书,谨作参考之一。

这是一本“轻心理”与“现实体验”结合的书,试图将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理念融入现实,协助每个人梳理出自己的逻辑,建立更理性、更有趣的认知体系,与自我、与世界愉快共处。书中大部分素材来自咨询、辅导和课程交流,大部分见解也形成于斯,涉及的理论、观点、技术,不拘泥于哪门哪派,行文也不爱引经据典,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研究而是自我改善。我常对我的来访者和课程对象说,“对”与“不对”本身确是一种执念,但随随便便“放下”也绝不是什么智慧。一切仍存在更好的可能,我们务必继续探求,如探求幸福。幸福啊,是第二个词。

第一个是,清醒。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