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控制巩固皇权

明代科举以考核举子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为主,但是朱元璋最讨厌孟子,认为孟子“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观念不利于君主专制。因此,明代科举所用的四书五经是挑选过的简本,删除了许多不利于皇权的章节。经典的解释,也以朱子的注疏为主,以保证纲常不变。这样子选取的举子,当然都是今天所谓的“乖乖牌”,对皇帝只有效忠,不敢怀疑。儒家思想的僵化,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至于王阳明想要重新解释儒家,却不能与官学的系统对抗。清代完全承袭明代的科举制度,也承袭了明代对儒家思想的僵化控制。本来是以人性为主,强调人格也强调公平正义,具有革命性的儒家,从此以后成为统治者的工具。这一印象一直延续到“五四”,儒家一直被人看做维护官家权威的思想系统,真是冤枉了孔子、孟子。因此,明代的官员论志气和操守,都是顺从多于抗议,直到明代晚季东林党兴起,才有儒生站起来反抗政府。可是进入清代,又一次打击了儒生的反抗精神。

明代的兵制,一方面承袭了唐代的府兵制,另外一方面也承袭了辽金元征服王朝的驻防制度。设立的卫所遍及全国,在边境为国防需要,在要地是为了牢牢地控制住地方。这些卫所,都有世袭的军官和兵士,在一定的地点,政府划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养活自己。到了战争的时候,从各地卫所抽调军人,再从中央都督府派遣将领,统帅各处调来的卫所单位。这样子的兵制,将不专兵,国家也不需要另外支付养兵的费用,但仔细审查其精神,明代的卫所制度还是为了防范军人起来夺取政权的危险。

因此,不论是文官制度、考试制度还是兵制,明代的设计都是为了巩固皇权,不容许其他的力量来挑战政府的权力。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和继承明制的清代,都可说是几千年专制政权演化到最强大、最集中的时期。皇帝牢牢地掌握住了国家机器,不管文臣武将,都没人可以从皇帝手上夺下权力,可是皇帝权力却沦落到宦官手中。明代开国以来,有三个能干的皇帝:太祖、成祖和成祖的孙子宣宗(成祖的儿子身体太胖了,做了三个月皇帝就死了)。论宰相,在明初有三杨①号为贤相,其实也只是称职而已,并没有太大的作为。万历朝的张居正是个能干人,可他的权力是通过宦官挟皇帝以号令,他本身就是一个利用专制政权体制的人,掌握了一辈子的权力。

 

明代儒生的风气,各位可以从《儒林外史》看到一些讽刺的故事,一个本来有崇高理想的儒家系统,在明代变成了伺候专制皇帝的工具。宋明理学强调君臣伦理,也强调内在道德修养,但是士子对于真正的经世济民的方法,却没有学习的机会,更没有发展的可能。于是,“平日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他们读书读得迂腐,对于百姓的生活、国家的安危,反而使不上气力。今天我国重新把孔子搬上台面,我希望不要又一次糟蹋了儒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