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王朝都是两种制度的混合

三国时期的中国谈不上什么大帝国。“五胡乱华”前后建立了十六个小国,大多数也不能算是帝国—至多前秦①可以算一个,它曾经统一了几乎整个中国北部地区。不过,这些小国却有值得注意之处:他们的领袖都拥有两个头衔,一个是“大单于”②,一个是“大皇帝”,前者意指胡人的领袖,后者是中国的皇帝。这种双轨的体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许久,除了宋明两代以外,所谓的“征服王朝”③,包括采用“混合体制”的唐代都是双轨制。一个国家混合采用两种制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国两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讯息的向下传达和向上回馈都经过不同的管道,会产生讯息混乱的毛病。

“五胡乱华”后期,北方的局面逐渐澄清,鲜卑人拓跋氏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疆域广大,不仅统一了中国的北部,也统一了草原和沙漠地带。经过好几代的涵化①,北魏逐渐变成中国的王朝,可是北部沿边地带却保留着相当程度的胡人文化,甚至于中央派到那里去驻守的军人,也变成胡化的汉人。北齐的高氏,就是从今天河北搬到北方去的汉人,后来却完全以胡人的姿态出现。北魏、北齐、北周三个朝代的统治者,始终在汉化与胡化之间摇摆不定。北魏本身的汉化,经过了相当复杂的程序。在孝文帝时代,完成了制度上的汉化,先解散北族的部落制度,再建立汉人社会的官僚制度;可是,沿边的六镇②却始终不愿意汉化,最后六镇反扑,取代拓跋政权,建立了北齐、北周。北齐、北周的六镇集团,本身就是胡汉混杂的军阀们。

鲜卑人建立的三个王朝,统治疆域不算小,内部并不和谐。汉人社会只在表面上接受胡人政权,即使胡人已经汉化了,汉人还是在各地建立起相当程度上自治的小区,国家其实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统治。胡化的军阀们,更是回到以军事组织为名的部落组织。所以,这些王朝在几百年里不断地调节和重整,从分裂中寻求整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