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成大事者不纠结:曾国藩(3)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人。曾国藩作为中兴名臣,总得有自己的一套班底吧?可是曾国藩在这方面也遇到了困境。他原来的老班底已经凋零殆尽,塔齐布、罗泽南,包括他的亲弟弟曾国华,这时候都已经战死了。原来对他支持力度最大的胡林翼这个时候也死了,所以他几乎是举目无助。

我们再来看曾国藩这个人,他年轻的时候,是以理学自命的,在北京城当京官,天天跟倭仁这些晚清著名的保守派混在一起,谈心性之道,搞经史子集,根本没有搞过什么兵书战策。

晚清最会带兵打仗的左宗棠是看不上他的军事才能的。《战天京》写到一个故事,有一次左宗棠给自己的儿子写信,说我跟曾国藩关系特别好,但是这个人没什么本事,终非戡乱之人。

曾国藩自己也讲:“我有灭贼之志,但无用兵之才。”

当时著名的文人王闿运,写了一本书,叫《湘军志》,就是把曾国藩带兵打仗这些事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写出来之后,湘军的将领都不干了,因为在这本书里面,湘军几乎没打过漂亮仗。哪个中兴名臣没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可是在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当中,还真的没有能够摆得上桌面的战例,这也好奇怪。

所以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萧一山就说,曾国藩一生的事业成功完全来自于学问。这句话就大有文章,就是说曾国藩的成功不是来自于他的才情,不是来自于他临场发挥的智慧,而是来自于他的学问。那他到底有什么学问呢?

六字心法打天下:“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一生打仗讲六个字,叫“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把军营扎得非常硬,打仗时要摆出一副坚若磐石的姿态。

曾国藩带兵打仗有一个规矩,他到任何地方安营扎寨之后,不管当时是刮风、下雨,首先命令士兵们挖掘战壕。这壕要挖多深?大概两米,比一个人还要高。而且要筑墙,墙要筑到八尺高,墙外还要再挖一道沟,保证把这个营盘护住不失。

曾国藩包围城池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一招,动不动就挖几十里长的战壕。而且一道不够,通常是六道,就像北京城一样,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所以湘军简直就不像一支战斗部队,更像是一支工兵部队。

一般打仗,讲究的是运动战,不争一城一池之得失。但湘军不是这样,就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往下打,这就导致行军速度特别慢,因为他们要挖沟、筑墙。这种打法显得特别笨,要不怎么叫“结硬寨、打呆仗”呢?

左宗棠有的时候就说曾国藩用兵“每苦钝滞”,就是说他经常苦于迟钝和不灵活,明明有战机他不抓,就在那儿挖沟筑墙。曾国藩也有自己的道理:我承认我笨,我承认我不会用兵,但是我用这种方法也没有什么错误。而且曾国藩特别讨厌他手下的将领“浪战”,就是动不动就出去跟人打仗。

曾国藩有一个好基友叫李元度,这个人跟他是老乡,他一开始出山的时候就陪着他。有一次曾国藩战败要跳水自杀,就是李元度拼命将他抱住,然后还费尽唇舌平复他的心情,劝解他要禁得起败仗。曾国藩第二次出山的时候,李元度继续跟着他。两个人平时还以诗文相会,后来甚至结成了儿女亲家。

有一次曾国藩派李元度去徽州守城。李元度去之前,曾国藩就反复告诫他,不要打仗,你给我死死把城守住就好。李元度去了之后,一看局势,觉得跟太平军打仗还是有几分胜算的,就开打了,结果大败,然后死守徽州城。

这个时候曾国藩给他写信说:“你给我守上六天,六天后援兵就到。”李元度又不听,出城跟侍王李世贤大战了一场,结果把徽州给丢了。

曾国藩气得要死,要弹劾他,要把他一撸到底。曾国藩周围所有的人都来劝他,说不要弹劾,这是自己人。李鸿章也因为这件事情跟曾国藩翻了脸。可曾国藩还是坚持要弹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