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四)1

100多年前,被流沙掩埋17窟的秘密,这就是煊赫藏经洞。考古专家巫新华分析,历史上中原和西夏、中原与河西武力对抗,为防佛教圣物流失,可能有人埋藏于此。供养人写经,也可能把“多余”另存。当时中亚伊斯兰化,给敦煌信众带来了心理与现实上的恐慌,便将佛经深藏,防御精神灾难。

1897年,湖北麻城道士王圆箓因生计落荒敦煌。时局混乱,能有这些破败洞窟容身,的确不易。作为住持,他四处奔波化缘,欲加修葺。先请一位杨姓先生,抄写洞壁残笔。一天,杨先生点燃芨芨草插在墙缝照明,芨芨草忽掉入墙缝,他惊讶地用手拍拍墙,觉有密室。便和王道士一直守到天黑,才将洞口刨开,原有小窟,堆满经卷文书。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文明,就这样悄然现身。王道士也万万没想到,荣耀与耻辱,也从世界各方向他袭来。

王道士心急火燎,急忙步行五十里,赶至县城,找到县令严译,送上两件经卷,请求拨款保护。这位官爷竟说经文如废纸,王道士碰壁而返,狼狈不堪。三年后,敦煌来了个进士县令汪宗翰。王道士再送经卷。汪略知一二,亲去现场察看,让王道士就地保存,顺手抄走几卷,再无下文。王道士又挑选两箱经卷,冒着狼吃匪劫之险,赶驴赴肃州( 酒泉 ),找到道台庭栋。这位大人看了看,摸摸胡须冷笑:“经卷上的字,还不如我的书法。”几年过去了,甘肃学政、金石学家叶昌炽细品汪县令送来的水月观音画像和写本经卷,建议甘肃藩台将所有经卷帛画送到省城兰州保管。一算运费,五六千两银子,官爷们觉得不划算,又令王道士封闭藏经洞。王道士无奈,斗胆密奏慈禧,可当时西方列强入侵,风雨飘摇的清宫哪顾得这区区“小事”,信札如泥牛入海。

1906年2月,一位痴迷寻找失落文明的英籍匈牙利犹太人斯坦因,从土耳其商人那里听说王道士手头有古书,不顾关山阻隔,来到敦煌。斯坦因孤傲、古怪,一到敦煌趁王道士化缘未归,就对壁画、彩塑拍照,以掩人耳目。不错,他可掩饰罪过,却掩饰不了历史。历史最终给他下了个结论,就是文化大盗。斯坦因发现王道士难对付,靠钱买通无济于事。便诳说自己是玄奘信徒,来向玄奘再传弟子取经,王道士一听激动,打开了藏经洞。也不能怪罪王道士,长达七年求助官府无有下文,却也心灰意冷。他也极不愿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可是,徒呼奈何!倘若能使这些文物得到应有的保护,又有何妨?王道士从起初半推半就,就变为慷慨予取予求了。

斯坦因激动异常,恣意挑选300多件经卷和500多幅绘画。尤其绢画,都是上上珍稀,如《 行道天王图 》《 树下说法图 》《 金刚经刻本 》《 水月观音图 》《 引路菩萨图 》等,用“价值连城”衡量都难以估算。他装入29个大木箱,付给王道士二百两纹银,离开敦煌。1914年,斯坦因再来敦煌,相见一叙旧,又轻易从王道士手中弄走600多件。这个矮小王道士,或许当初只想重燃莫高窟香火,或许找到了跟他一样崇拜玄奘的“知音”,也许为了挣一笔糊口钱,但终没看好藏经洞,辱没了历史,辱没了祖宗。可是,在那个时代,他又有什么更好的生计与活法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