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篇资料,记叙正当甲骨坑YH127整个被吊车打包,要运往安阳火车站时,洹河突然升起一股白气,然后在上空变成白云,白云变成乌云。飘动的乌云,就随运输车上空,一直抵达安阳火车站。尔后,大雨滂沱,倾盆雨点落到一个个木箱上。确有点像法老之墓,谁打扰他的安宁就可能遭到厄运。古老的文明都有各自神秘生存方式,维护各自神秘。这或许提醒后人,对历史、对文化,应有敬畏之心。
殷墟,中华民族在这里度过一段生机勃勃的童年,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深邃的中华文明源泉,滋养着一个伟大的东方民族。然而,它留下来的文明,再伟大也早被时代超越。而永远难以超越的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母创。是那么辉煌,那么大气,那么纯真,那么凝重。今天的探寻,只能浅尝辄止。仅甲骨文,相对半坡、河姆渡和良渚文化遗存的象形符号,已经长久地创造与提炼。一去象形文字对自然万物的直接临摹,全部线条化、人性化、哲理化、审美化,我们至今仍在坚守。当我们的祖先发现图画符号可代表语言概念时,便开始了文字创造第一阶段。郭沫若先生讨论仰韶文化以来陶器、玉器符号时,精辟指出:“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孓遗。”是“具有文学性质的符号。”在乌鲁克、杰姆迭特那色和乌尔等地发现的两河流域古象形文字( 公元前3100—前2700年 ),发展为完全不象形的亚述体楔形文字。东北师范大学吴宇虹教授指出,中华文明文字古象形字阶段的图画特点明显保留早期甲骨文和金文形状,发展至小篆时不太象形了,但笔画保留了弯曲、优美的画图特征,至秦汉隶书体则具方块文字特征。但楔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及埃及象形文字,形成既能表意、表音又进而完全表达语言的成熟文字系统。因自然地理封闭,中华文明没有和另一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交融,脱离地中海的楔形文字、象形文字而独立发展,也造成中华民族的保守和自大特性——简单化和改革祖先的神圣文字似不可能。和象形、楔形文字逐渐减少常用字符数量、发明音节符拼写词汇、由复杂难学向简单化的发展趋势相反,汉字发展是大量创造和使用字符并保持文字的复杂性。埃及和两河流域文字常用字符约600~700个,汉字多达4000个。灵魂都是意符和声符并用。日文大量使用汉字作表意符,也属表意文字体系;现代朝鲜文字因废弃表意符汉字,变成了拼音文字。汉语如此保持古代表意文字的纯洁。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族群、哪一个国家的文字,像汉字这么一脉相承,博大精深。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楼宇烈先生近年呼吁:如今放眼望去,这片土地似乎没有多少自己的文化了,世界上中国文化却处处体现,只是我们自己认识不到它的价值。市场经济导致物化越来越严重,人越来越沦为物的奴隶,一些文化进来了,慢慢侵蚀自己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精神,而自己的一些文化“出主而入奴”,甚至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 河殇 》就是要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全是“黄土地文化”,而非“蓝色海洋文化”,要抛弃黄土地文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绝不能全球化。维护多元文化,捍卫民族文化主体性,迫在眉睫。任何一个民族若失去文化主体性,国家独立性也就会逐渐丧失。中国要真正长治久安、走向现代化,只有根植自己的传统文化沃土才是战略。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