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人,都知道其中描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一位女子遇到作家R后,用尽全力去爱他,她与他共度三个晚上,并偷偷为他生下儿子,他却没有记住她,后来再续一夜情缘时,甚至把她当成了妓女。
在他面前,她像蝼蚁一样卑微——“是我自己挤到你的眼前,扑到你的怀里,一头栽进我的命运之中”,“所有的人都骄纵我,宠爱我,大家都对我好——只有你,只有你把我忘得干干净净,只有你,只有你从来没认出我”。
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尽管能从故事的语言描述和情感渲染中获得一种感动,但是它的构架与设定,却只适合存在于老男人的幻想中。
六六在书中说:“男人其实比女人更爱幻想。”老男人总幻想女人爱上的是他们这个人,殊不知,比起情感,女人更需要的是安全感。人永远都会受到肉身的限制,即使有情感,也总要附着在权势、地位、财富、能力、才华等一些其他的因素上面。
在情感模式和婚姻模式中,女性常常要服从种种约定俗成的世俗标准,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就像笼中的小白鼠一般,不得自由。在两性的相处中,女人难以接受多元化的选择,始终不能以更洒脱的姿态呈现自身。孤独寂寞的滋味,不论是谁都难以忍受,但是品尝更多的,却永远都是女人。
张爱玲有句被小资女们奉为圭臬的经典语句:“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这句话不论如何忧伤动人,总有一些哀怨的味道。
对女人来说,情感关系中的独立方是真正的独立。情感模式的开启,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游戏,是两个完全能对自己感情负责的人的互动。而陌生女人和张爱玲,她们即使奉献了一生,却也不曾摆脱那个“女性魅力依靠男性的赞美和承认而存在”的价值观。
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甄嬛传》,仍是用伪励志的方式讲了一个关于女人争风吃醋、争夺男人关注的故事。但是当爱不在的时候,甄嬛却绽放出女人少有的理性,此时的她,反倒展示了女人在生活与爱情中隐忍向上的姿态和独立意识的修养。
中国作家石康去美国之后,回来感叹那里:“比章子怡还漂亮的姑娘,也能自己把一个吉普车的大轮子换上。”林黛玉式的美女,完全是为了中国男人的审美而存在的,她们的好处在于,有了她们,男人窝囊地回家后,在这种女人面前仍可以觉得自己很强大,总算能有些小安慰。
还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女人在涉外婚姻中为什么作不起来?这可能是涉外婚姻的模式少了传统婚姻的女性依附的原因。我想,只有当两个人独立的意识越高,彼此之间越能认知自我,越能把自己当成独立的个体,完全负担起自我的情感需求、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情感对等吧!
旧式女子附着式的精神人格,让女人们永远也潇洒不起来。当一个女人认为男人为其忙前忙后是理所应当,而自己的付出是要计费的时候,她就无法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爱情越来越洒脱,她们不再以男人作为自己世界的中心,而是乐于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