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底线:拷问一个民族的未来 4

三、教育圣地面临的价值观挑战

约在1988年以前,有一位叫苏晓康的人写过一部叫做《神圣忧思录》的报告文学。这部报告文学揭示了当时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与危机。此文提到了当时中小学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及与之相对应的清贫的经济状态。如果在一个国家,教师成为最清贫的阶层,那这个国家肯定是不会有希望的。这就是《神圣忧思录》所忧之在。据说,当时一部《神圣忧思录》,曾使多少中小学教师怆然泪下。

从《神圣忧思录》到今天,一晃20多年过去了。有人说,现在的教师,即使不是中国最富有的阶层,但至少可以肯定,大多数教师都已“提前进入小康”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前社会教师的经济地位是上升了,但我们新的忧思又来了。假设苏晓康写一篇《神圣忧思录》的续集,读完后怆然泪下的也许已不再是教师,而可能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家长乃至我们的民族!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教师是提前进入小康了,这里面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福利待遇的提高,但是,毋庸置疑,这不是唯一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高学费、乱收费现象,曾使“上学难、上学贵”一度与“看病难、看病贵”一样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门也曾出台多项政策进行整治,但很难说能从根上解决问题。即使在国家已实施义务教育政策多年后的今天,一些地方“上学难、上学贵”现象仍然存在。幼儿园的高昂费用,至今仍为社会所诟病;大学的高昂学费,已使许多寒门学子望而却步。即使在国家已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这块,在一些地方,乱收费现象也远谈不上已得到根治。

我们先看某地教育局为规范教师行为而出台的一条禁令:严禁借工作之便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保险、报纸或强迫、引导学生购买书籍、资料,以教谋私;严禁向学生、家长“吃拿卡要”……情节严重者可给予解聘处理。与前文中说到的那些“荒唐禁令”一样,当地教育部门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在这条禁令中,当前一些教师的“创收途径”也跃然纸上。

学校乱收费,老师向学生推销商品、书籍等现象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但事实上,在今天,不论是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大学,少数学校和教师巧立名目从学生身上挖钱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尤其是在某些中小学校,像有偿补课以及在学生中推销商品、保险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甚至教师在排座位、安排班干部、评优树先、教学辅导等具体工作中,也常夹杂着教师本人的利益因素——这在一些学校已是公开的秘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