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卫二在评论锡兰(土耳其导演)的《远方》时写道:“《远方》的弥足珍贵,更多体现于它与我个人生命经验的交会。从乡镇到县城,再到小城市和大城市,我像许多人那样,一步步往城市的中心旋涡走,经常思考着去与留,也一点点被城市改变。当年初看,我为表弟寄人篱下的委屈触动不已;如今再看,我对大叔的冷漠和迷茫深感哀伤。他在机场的鬼祟,伤人后的彻夜不眠,再到抽着劣质烟的神情,更加印证了表弟反驳他的那句话:“这个地方(城市)改变了你。”可事实上谁都看得出来,那张海边的长椅上,有过表弟的身影。正如表弟的身上,也有大叔过去的影子。烟雾弥漫着你的眼。”
木卫二是豆瓣与微博的一代。豆瓣上能看到很多他的“火线影评”,特别是在国产电影上画的第一时间,他的评论都非常激烈,很多读者也是在这里了解他的工作。他会在社交网络谈电影、美食与旅行,这是人生多么美好的三样东西啊。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了看电影的云游生活。香港电影节、金马影展、上海电影节,他和朋友们猜测谁将终成大器,也会评出个人年度十佳。
在他的新书中,他的文字主要集中在三类电影上:欧美、日韩、华语。他在电影的世界中云游,也用国际标准考量华语电影。我们很容易对本土文化失望,也很容易放低对本土电影的要求。木卫二对内地导演的评论,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近人情。但这样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犹如夫妻、家人或朋友。在木卫二的笔下,对内地电影的爱意并不缺乏,他写《推拿》:“我对《推拿》的喜爱,说到底与原著无关,与演员无关,甚至也与曾剑的摄影突破无关。在中国古诗词里,表情达意主要靠意象,我认为娄烨已经找到了这种诗情技巧。电影的结尾,买菜归来,热水洗头,暮雪纷飞,并不新奇的三样事物,组合一起,却精细地描述了江南的冬天和日常的美感,情义暖暖,你我心知。”
然而他终是有焦虑的,在电影营销的时代,他和他的同道们不得不讨论“红包影评人”的问题。他必须远离这些,方法只能是云游吗?
全媒体时代的木卫二,在《北京青年报》等传统媒体开有专栏,他仍然会把影评发布在豆瓣上,当然也会在自己的微博上转载。他和朋友也创办了影评公众号,他会用一切方法传达自己的声音、判断与愤怒。有人说,因为强大的营销,影评人的时代过去了。不过,正如独立电影是对僵化的创作机制、流水线生产以及僵化题材的反叛;独立影评,也是对这种摧枯拉朽的现代营销的抗争。
只有独立之日,你才会发现电影原来有这么多种可能。
2015年8月28日 贾樟柯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