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Rush”:从“混裂细胞”到“复仇者”的裂变(1)

像这样昙花一现的乐队在西安为数不少,不过还好,就像它的名字“混裂细胞”一样,它真的混裂了,混裂成更多的乐队。

组建时间是2005年,风格是那时风头正劲的新金属,整个乐队的成员是年轻的,和绝大多数乐队一样,既没有太多的经验,又缺乏相关的技术,尽管努力也很用心,但在外人看来,用更多的时间去积累一些经验,比一味的盲目要实在得多。这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年轻的新乐队身上。因为对摇滚乐的热爱,纠集朋友或志同道合的人迅速组建乐队,中途出现问题,然后更换人员重组或者解散,已是家常便饭。

随着几次演出暴露出的问题,大家把矛头指向了主唱,主唱随后离队,乐队重新进行了调整,鼓手来唱歌,用电子合成器加入了更多的电子元素。这应该是个好的开始,足以让他们的创作激情保持一段时间,进而更多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接下来的时间,音乐相对以前成熟了很多,偶尔有亮点,但是把握不住,歌曲编配得烦琐和勉强。新加入的合成器对设备的把握生疏,更多的乐器需要更强的编曲能力,但就音乐来说,并不是不可能,毕竟在这个不成熟的圈子,惊喜是不断的。相比其他乐队而言,他们有太多的优势:良好的设备、谦虚的态度、充裕的时间……现场中的他们一场与另一场演出之间虽有变化,但暴露出更多缺点,在继续演出与停下来休整音乐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音乐。渐渐地,本来应该成为优点的因素沦为缺点和不足。

这种选择是可以理解的,几乎所有的乐队都在这么做,一旦进入演出的环节,很多事情就变得不受控制。或许他们可以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更改风格使之更适合自己,或许还可以从交流中吸取更多的自信,再或许可以拿自己内心的那一点坚持来说事,换掉一些朋友身份的乐手,让血液流淌得更快。如果换作我,也不能保证会比他们做得出色。

于是,不断地解散,不断地重组,只是换名字,结果换汤不换药。音色没变,风格没变,配置没变,现场也没变。但毕竟有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经验,这是成功的必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