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1)

明朝,南阳有个叫李威的人,家里有很多地,种棉花,每年将棉花卖给从外地来的商人,获利不少。有一年,棉花收获,从湖南来了三位商人,雇着货船来到了南阳,将李家所有的棉花都收购了,李威这次卖棉花共得了三百多两银子。三百两银子相当于明朝一个正七品官员一年的俸禄;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按照明朝当时的粮食价格,一两银子大约能买300斤的大米,三百斤大米在现在价值多少,您换算一下就知道了。总之,老李家这笔收入是不菲的。三个湖南商人将银子交给李威,将棉花装了船,正准备起程,不料头一天晚上,船上起火,连船带棉花一起烧了个干净。

三个商人见状,瘫坐在岸上大哭不已,直要投河自杀。人们在替三个商人惋惜的同时,也替老李家庆幸:庆幸李威将棉花卖给了商人,双方都两讫了,现在棉花被烧,不关老李的事。

李威把三个商人请到家里,安顿他们吃饭,说:棉花虽然卖给你们了,但还没有运走,这还算是我的棉花,烧了,是我的损失。我把你们的三百两银子全部还给你们。我损失这些棉花,我的棉花地还在,明年还可以种,你们若没有了这些银子,拿什么生活(“汝若失此货本,何以为生?”)……

三个商人感动极了,但说什么也不接受:咱们都两讫了。只能算我们自己倒霉,就是官府,也管不着啊……

李威说:这种利益至上的标准,自古以来是给一般小人用的,我李家是耕读传家,以仁义教子弟,希望我家的子孙人人当君子,不当计较利益、冷酷无情的小人。现在你们连船和棉花都被烧了,这些银子我拿着能心安吗?我今后能向子弟们讲仁义吗?我这是侥幸得财,这会让我一生内心不安。请成全我!

三个商人感动得又哭了一场,拿着银子回去了。就这样,老李家那年的棉花几乎没有收入,但因为有了这个义举,很受当地人的赞扬。李威自己也觉得内心暖烘烘的。

李威就是明朝内阁首辅李贤的祖父,李贤辅佐明朝五个皇帝,人称五朝元老,祖上三代都受到朝廷的封赠,非常荣耀。

“临财毋苟得”——南朝宋人孔觊,任御史中丞,类似纪委主任,他的弟弟孔道存和从弟孔徽两个人非常有商业才能,在外地做生意做得非常大,哥哥孔觊虽然当官,但日子很清贫,两个人来看望哥哥,知道给他钱他肯定不要,就给他带生活用品:绵绢纸席之类,足足装了十来船!孔觊一见,显得非常喜欢,说:弟弟呀!你们给哥哥送的东西太好了、太及时了!我这儿正缺少这些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