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是选择的还是创造的
听到“同频”这个词,联想实际,你的脑子一定会蹦出平等、一样等词汇。
同频是选择还是创造出来呢?夫妻之间或者说两个人在交流时,我们一定是同频道的。我们会通过无数次选择,选定一个跟自己同频的人。对于同频,你会发现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就是不断挑选,两个人之间的完全同频是不存在的,不可能存在和你完全一样的人。这就会产生另一种情况,“同频”是被创造出来的。其过程:第一是磨合,就是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长了,相互了解,慢慢清楚了,比如,你爱吃什么饭,你喜欢什么东西,你的爱好,你的性格,你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同频就是磨合出来的。第二是接受。怎么接受呢?比如说,我跟他性格不合,我跟他价值观完全不一样。我们说不同频道的时候,就等于说我们想法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但是在这个不一样当中,其实是没有对和错的。不能说谁的想法错、谁的想法对。不能按照对错论来说,所以说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你选择了接受对方,就会去创造同频。
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同频的人。比如,我们的知识结构是一样的,说话的时候我们在同一个频道上,我一说你就懂。如果我们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也会不一样,从事的工作也不一样,那就不可能处于同一个频道了。
当有的问题我跟别人说的时候,我一说他就能明白,但是跟你说的时候就需要反复讲,反复去阐述我的观点,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同频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我们之间的相处是同频的,我希望你跟我同频,我希望你理解我。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合作都希望是同频的。
同频是创造出来的。
有一个例子,就是我跟我的一个伙伴、女性朋友,其实我们俩一开始不同频。但是我们一直在磨合,我连续给她打了三个月的电话。当我的想法她不能理解的时候,我就不停地向她解释,不停地阐述。慢慢地,经过一个阶段,她就完全能理解我在说什么了。所以第一个阶段就是磨合,即使你不理解,我也愿意接受你,不烦你,不讨厌你,不拒绝你。这样去磨合,对方才能理解我的想法。
同频是一个结果,没有任何一个作品拿来就是完美的,每一个作品都是需要雕琢的,每一幅画都需要雕琢。情感关系也是一个作品,需要磨合,需要雕琢,需要后期反复加工的。
同频是一个结果。如何在生活中创造同频,成为同频,而不是想象把同频前置,说我一定要选择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性格、一模一样的价值观、一模一样的工作习惯的人。或许你已经失去了自我和机会。
生活中的合作,就是我们在相处过程中能够互补。
同频这个概念,在现实生活里,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把大家希望的标准、想象的那个标准,当成现实中的一种选择标准。也就是说给你一个画面,我们要仰望那个同频。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两棵树长得一模一样。可是当我们把这种希望、期待当成现实的选择标准,就会觉得很辛苦,发生不如意时,我们就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
问题智慧
1.在日常生活和情感关系中,如何构建同频的对等性?
2.为什么一模一样的同频会让你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