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与怀柔的回报 (4)

在张良的全盘规划下,刘邦立即离开颍川,将这块“大肥肉”留给了赵国的司马将军,而他则带着西征大军急速向西开赴。

粮草是困扰着刘邦的西征军团的重要问题。于是,张良建议刘邦暂时南进,因为南方的城池防守力量比较弱,容易攻陷。在张良的引导下,刘邦的粮草问题很快就顺利地解决了。

刘邦原计划攻打函谷关进入关中,但张良对刘邦这种硬碰硬的作战方法很反对,因为函谷关均由强大的章邯军团防守着,凭刘邦的实力,想攻入函谷关,是不可能的。

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把攻打函谷关的计划,改为攻打武关。武关原属韩国,张良对这里的地形很熟。这也是张良坚持攻打武关的原因之一。

刘邦和秦王朝的南阳守军激战,刘邦获胜,秦军退入宛城,准备坚守。刘邦想起自己在开封时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这次他也准备放弃宛城,急速西行。对此,张良却立即劝阻。刘邦对张良的劝阻,感到莫名其妙,因为张良一直主张尽快西进,自己主动放弃宛城,张良应该赞同才是。张良见刘邦不明白他的意思,就解释说:“我们虽急着入关,但目前挡在前面的秦军很多,并且都是据险而守,倘若这样轻易地跳过宛城,万一前面发生苦战,宛城的秦军倾巢而出,从后面截断我们的后勤路线,甚至夹击我们,而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这就会使我们陷入空前的危机中。”

刘邦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令全军暂时驻营。到了晚上,刘邦又命令全军悄悄地回到宛城旁边布局。到了破晓时分,刘邦已将宛城团团围住了。

由于宛城原属韩国,城中有很多人与张良相识,因此当南阳郡守决定死战时,很多人都不赞同。郡太守舍人陈恢也劝告郡守不要急着求死,而应尽量以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陈恢通过张良拜见刘邦,对刘邦说:“我听说将军和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之王,而现在将军却不西进,并且尽全力来攻打宛城,宛城的城墙连绵数十里,要完全攻陷是很不容易的。猛烈的进攻,会让城中人觉得投降将会遭到重大伤害,那他们一定不管怎样也要坚守城池,将军若硬攻,你方的伤亡也一定很大,结果将落个两败俱伤。而如果将军想跳过宛城不管,宛城的守军又会随后追击将军,这不但会使将军的“关中计划”被耽误,后面还会有追兵的危险,这对将军是很不利的。所以我站在将军的立场考虑,不如设法让宛城的太守投降,再封他为侯,使他能站到已具优势的楚军阵营,这样他就会很乐意,并且还能替将军留守住宛城,保证后援路线的畅通无阻。更重要的,将军还可以将宛城军队并入您的西征军团中,让这条路线上的秦国守将有成例可循,每个人都争相开门迎接您,西征之路不就能完全畅通无阻了吗?”

刘邦觉得陈恢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听取了他的意见。

后来,在张良的精心策划下,事情圆满解决了,宛城太守打开城门,让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走了过去。刘邦晋封南阳太守为段侯,继续留守宛城。舍人陈恢也因和谈之功,被封为千户邑。

刘邦的怀柔策略,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此,西征路上的秦国守将再也无心和刘邦决战了,他们都想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问题。

大军到达丹水,秦国的高武侯、襄侯王陵也主动投降,并且王陵日后还成了刘邦阵营中的嫡系大将之一。紧接着,胡阳城、析城、郦城均不战而降,刘邦也下令西征军不得掳掠秦国城池,西征军团的威信越来越高,老百姓都很拥护刘邦的军队。

就这样,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刘邦的西征军团就到了武关。

阅读启示

刘邦指挥作战不如项羽和韩信,但他在一路西征中,虚怀若谷,得到了贤良谋士郦食其、张良等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运用怀柔策略,使得城池归顺,队伍扩充,以至不费一兵一卒,顺利抵达武关,受到秦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由此足见刘邦的帝王风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