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1)

史蒂夫·乔布斯(Steven Jobs),1955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他的亲生父母因为无力抚养他而将他交给保罗·乔布斯和克拉拉·乔布斯抚养。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曾被父母遗弃的男孩会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更无法预料到他日后竟然会成为影响世界的IT巨子。虽然现在乔布斯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亲手创建苹果并引领其走向辉煌的历程却历久弥新,发人深省。

环境:成长的氛围铸造了他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精神

1955年,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了,但是他的父亲和母亲在当时并没有结婚,加上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乔布斯的生母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交给别人抚养。她为孩子寻找的养父母是加州一对蓝领夫妇,在他们将小乔布斯抱走的时候,向史蒂夫·乔布斯的生母承诺,他们会竭尽全力供史蒂夫·乔布斯上大学。事实证明老乔布斯夫妇一直信守承诺,他们对史蒂夫·乔布斯视如己出,所以乔布斯从小并不缺少父母之爱。乔布斯一家住在位于硅谷的山景镇,他的邻居们都是电脑巨头惠普公司的员工,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也养成了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性格。

1972年,时年17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在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了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瑞德学院,这所学校并不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但是收费却很高,老乔布斯夫妇倾尽所有供史蒂夫·乔布斯念书。但是读书的时候乔布斯觉得异常郁闷,因为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所学校,他对当时的状态很不满意,他不知道大学4年毕业之后他能做什么。而且,最要命的是,如果读完4年大学,那么高昂的学费一定会抽干老乔布斯夫妇的所有积蓄。就在此时,乔布斯读到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么终究有一天你会发现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于是乔布斯在每个早晨醒来之后,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吗?”当他连续多天对自己给出否定的回答之后,乔布斯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目前的生活了。于是在大学读了6个月之后,史蒂夫·乔布斯决定退学。老乔布斯夫妇虽然觉得很遗憾,但是他们尊重他的决定。离开了学校的史蒂夫·乔布斯重新回到了硅谷,进入一家电子公司工作。在硅谷,每天都有无数的新公司建立,但是同时又有无数的公司倒下去,所有的人都在尝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在这种氛围之下,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好友沃兹也树立了要在硅谷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行动:为了梦想倾尽全力,成功从行动开始

在硅谷工作生活,史蒂夫·乔布斯和沃兹第一个愿望就是能设计出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当时,市面上出售的电脑的价格都在几千美元,身为工薪阶层的他们,几乎没有可能买得起如此昂贵的电脑,所以他们决心自己制作出一台成本低廉又方便的电脑。

1976年,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在乔布斯父母的车库里组建了他们自己的公司,爱吃苹果的乔布斯为他们的新公司命名为苹果,Logo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为了生产出属于苹果自己的电脑,乔布斯和沃兹卖掉了他们的汽车和几乎所有的贵重物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