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赏赐

参观完屋子后,我们和太后、皇后以及许多宫眷道别。依然是长长的旅途,我们带着疲惫的身躯和愉悦的心情返回。我觉得那是我这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天。

令我诧异的是,一进家门,我便看见几个太监已带着太后赏赐的每人四匹锦缎等着了。我们又是一番叩头谢恩。礼物是送到家中的,按照规矩,我们把缎子放在房间中央的桌子上,对缎子叩了叩头,再请太监回去转告我们对太后的感激之情。

我们给了太监每人10两赏银。太监送东西来,我们是应该给赏钱的,这是中国的规矩,这种赏钱在太后看来是正当的,也是被允许的。后来,我还知道了太后派出送礼的太监回宫后,每次都要向太后报告被赏的人对于太后的礼物是怎么表示的:如何谢恩,给太监什么赏赐。关于我们,太后还问了很多:我们的住处、我们对太后的态度,等等。宫里的人都比较喜欢嚼舌头,我们再进宫里时,他们给我们说了很多那天我们回家后,太后问了些什么事。

这次,我们只在家待了3天,就又进宫了。母亲很不愿意离开病床上的父亲,但是太后懿旨更不可违抗。

进宫的第一天非常忙乱,我们要先去谢太后的恩赐。那天,太后很忙,她要接见俄国大使夫人渤兰康太太,她送给太后一张沙皇全家的相片。太后问我懂不懂俄语,我很诚实地回答说我不懂,但我告诉她大部分俄国人都能说法语。太后似乎很满意我的回答,但是她又接着问我:“反正我什么都不懂!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懂俄语呢?”她一边说一边瞟一名宫眷。我想这里面是一定有原因的,大抵是那名宫眷曾经欺骗过太后,我能明白太后的想法,而她似乎也相当欣赏我说实话。不久,我证实了我的猜想:那个宫眷被太后赶出宫去了,她说她会说俄语,实际上,她一字不识。

那天太后的侄子德裕定亲,这样宫里就要演戏,这是那天忙乱的另外一个原因。按照满洲贵族规矩,两个贵族出身的女子必须去新娘家去,而新娘则预先坐好在床上,盘膝闭眼。两个贵族女子先在她的膝上放置一个玉如意,大抵一英尺半长,玉如意代表着“万事如意”,再在她的衣服纽扣上挂上两个绣花小荷包,每个荷包里都有一枚金圆,最后将两只刻着“大喜”字样的戒指给新娘戴上,整个礼仪就完成了。

简单而肃静的仪式完成后,那两个贵族女子回到宫里告知太后:礼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