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往事(2)

1946年4月,苏联红军全面撤出哈尔滨后,顾明达的父亲就留在陈云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工作。之后,他又随部队转战于北满、南满战场,最后在1948年7月的一场战斗中,不幸被国民党逃兵的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了。

父亲牺牲时,顾明达的母亲带着他和刚一岁的弟弟,随军来到了提前解放了的滨江市,后来组织上就把他母亲安排在了滨江师范学校里任俄文教员。受过俄国东正教会的教育,经历过伪满洲国时期的磨难,挨过苏联红军在哈尔滨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又随丈夫加入东北民主联军转战南满、北满,战四平、困长春的母亲,终于迎来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顾明达家和其他革命烈士家庭一样,门上挂着“革命烈士之家”的牌子,享受着烈士家属的殊荣。

顾明达的母亲有着很高的政治判别水准,对未来有着自己的预期。她从1949年10月3日当天的广播里听到,苏联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就预感到让孩子学好俄语将来一定会派上大的用场。从那时起,顾明达母亲每天都教他和刚牙牙学语的弟弟学习俄语,一家三口人在家里都是用俄语对话。不管是饿了渴了,还是困了,甚至上卫生间都必须讲俄语才可以。母亲每天都给小哥儿俩读俄文版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等名家名著和他们那圣经般脍炙人口的诗歌。

十七岁时,顾明达就在母亲的帮助下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读完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前夜》《僻静的庄园》《猎人笔记》,读完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长篇小说《母亲》等几十位作家的逾百部作品,几乎读遍了能读到的所有俄国和苏联作家的作品。

为了让小哥儿俩更了解苏联的历史,母亲还时常给他和弟弟弹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还带他们到师范学校去看苏联著名油画大师列宾的作品……顾明达那时的俄语水平,就已经达到了大学二年级的水平。小哥儿俩学会和掌握了俄语,也了解了苏联这个伟大的国度,苏联这片红红的热土已经成为他们心中向往的圣地。对于顾家小哥儿俩来说,掌握了俄语,的确派上了用场,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整个人生命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从1948年9月向苏联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开始,到1962年的十余年间,国家向苏联和欧洲国家先后派送留学生和技术人员就多达几万人。特别是苏联援建中国的一百多项重点项目全面上马开工之际,各地更是急需各种专业人才,尤其是懂俄文的专业人才。

全国上下都在精选优秀学员,陆续派往苏联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学习。由于顾明达当时的俄语水平已经达到大学水平,又出身于革命烈士家庭,无论是政审还是其他条件都是很符合的。有人说是千里挑一,还有人说是万里挑一。总之,经过层层推荐、选拔和严格政审,在免除一年国内预科学习俄文后,顾明达被直接选派到苏联化工学院学习。

1957年9月,刚满19岁的顾明达兴高采烈地穿着政府刚刚统一配发的中山装,背着行囊,在滨江火车站洒泪告别了母亲和弟弟,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去苏联求学的征程。那个年代,能被国家选派到国外学习,特别是能去苏联留学深造,是莫大的荣耀。人们都抱以羡慕的目光,就连列车长和乘务员看见有留学生乘坐他们这趟列车,都大老远地跑过来帮着提行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