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 3

第二天是冬至。

上午的时候,姚若夏一大早去花圃买来了两束菊花和一盆盆栽。回家的路上,又顺道在拐角的五金店,买了微型电钻、十字螺丝刀、电笔和进口的纽扣电池。

上了楼,姚若夏啃着冰箱里的面包,开始工作。

她的面前放着一部外置型的助听器,是她自己公司的竞争品牌,良好的性能,有时候甚至连姚若夏都得佩服。

她看着说明书,回忆着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张助听器的结构图纸,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哪有细小的接触线,哪里需要倍加小心,姚若夏了如指掌,没用多久,一个由金属盒包住的小玩意制成了。姚若夏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顺风耳1号”,随着技术越来越娴熟,还会有2号,3号,不过现在已经足够了。这个小东西,可比市场上能够买到的任何窃听器,都更有效、更安全、更“长寿”地来完成窃听任务。

她把盆栽里的土壤挖松,倒出绿色的植被,试了试位置,然后在花盆的壁上,用微型电钻钻出了一个芝麻大小的洞来,再将“顺风耳1号”裸露在外的接收器,从里面送向洞外,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姚若夏重新埋上了土和植被,除非花盆破碎跌落,否则谁也不会发现,会有人把窃听器埋进花盆的土里。

就算到时候发现了,该结束的事情也都应该结束了。

姚若夏捧着菊花,打了一辆车,朝郊外驶去。

这是一座寝园。节日里,人满为患。周边省区的风俗,冬至是落葬之时。

空气里到处传播着恸哭和低泣,鞭炮声此起彼伏,宗教音乐萦绕耳边,姚若夏看见黄色大袍的僧人在作法超度。她看着路边的小石碑,上面刻着不同片区的名称和编号,根据年代的不同和价格的区分,呈现出相差迥异的质感。

16,17,18,19……姚若夏心里默数着编号,在柳园21号跟前停了下来。

陵墓看上去有些年头了,起码十年以上,墓碑已经失去了光泽,但很干净。这排墓碑跟前,还有另一户人家前来祭奠。

她在路边的椅子上坐下,墨镜没有脱,那户人家始终在她的视线之内,姚若夏耐心地等候着,她不想让人看见,哪怕只是陌生人。

过了一会,祭奠的人走了,姚若夏站起身来,冬日的阳光照在她的身上,像是一层光芒圈在她的身外,她走了进去。

墓碑上刻着一个叫邹国庆的名字,按照生卒年来算,死的时候他刚过三十,照片看上去却像苍老的老年人,即使是遗照,也形容枯槁,毫无生气,墓碑上没有家属的信息,他孤零零的住在这座坟里,也许除了姚若夏,再也不会有人来看他了。

姚若夏站了许久,像是一座镶在水泥地上的雕塑。

中午时分,李从安和一帮同事吃着火锅。桌上放着血红的牛羊肉片,桌边的菜架上还有贡丸、虾丸、绿色蔬菜、豆腐皮等。桌上没有放酒,因为还在班上,一行人喝着饮料或茶。

万吉朋见到了棺材仍然不落泪,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死活不招,还大声说自己是冤枉的。事后李从安特地去查了查他所说的那个电视剧,情节都对,也是首播,但李从安还是多了个心眼,上网一看,果然网上已经有了全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