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墨》第六部分 A(1)

我妈妈做的梅干菜烧肉,简直就是美食界一绝,从小吃到大,我总是吃不够,现在尽管我跑遍了五湖四海,尝尽了山珍海味,可我妈妈做的梅干菜烧肉仍然是我的至爱,我吃了两碗米饭,一碗梅干菜烧肉,饱了的胃口不住地打嗝,一股好闻的梅干菜香。本来,我有午睡的习惯,可梅干菜烧肉撑得我难以舒服地躺在床上,于是我只好在妈妈仅存的一个书橱里翻找书看,我希望能找到与《秀春图》发生联系的图书,可我翻了半天,只找到一本《天浦文艺》。

拿出来随便翻看一下,竟看到了介绍木月文书画的文章,有一幅《老木逢春图》是木月文上世纪七十年代所作,但写文章的人说此画在木月文心中酝酿了30个春秋。抗日战争胜利后,木月文到汤泉镇游览东晋时建的一座古惠济寺,寺内有三棵千年古银杏,树高均有二三十米,腰围两株近8米,一株近5米,堪称稀世之瑞。木月文观赏良久,旋即拿出纸笔,勾绘了几幅写生稿。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进入一个全面振兴的新时代,木月文想用丹青抒怀明志,他翻出三十多年前的两次写生稿,欣然命笔,一气呵成《老木逢春图》。画面上,老树拔地撑天,疏而不屈,虽有创伤,却老而弥坚,树下坐着一位老人,戴笠持杖,身心松驰,身旁放着一摞书,这老人正是木月文自己的写照。画上还题了一首诗:“乌江江上一聋人,八十余年尚苦辛。诗味淡如秋水冷,闲情喜得故人亲。老僧补衲慵针线,姹女炼丹娱鬼神。同入婆娑世界里,诗成罪过佛爷嗔。”

文章作者居然是《天浦文艺》的主编王水清,再看看对他的介绍,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这个王水清一定对天浦的人文环境特别熟悉,我灵机一动,何不找上门去拜访他一下,说不定他对木月文的《秀春图》略知一二呢。

我悄然出门,没跟妈妈打招呼,天浦这个小地方,找天浦文艺的主编应该不难吧。出门没多远,就到了凤凰大道的主街上,在商铺林立的主街看到文化馆的牌子,估计主编应该在这楼上办公。上楼一问,说他退休了,不过《天浦文艺》仍是他主编。

我谎称是来投稿,问清了他的手机号码,就匆匆下楼给他打了个电话,王主编听说我要给《天浦文艺》投稿,十分热情接受了我的邀请,如今天浦茶楼不少,我邀他在文化馆附近的青草屋茶楼见面,不一会儿他就来了。

坐下后,我要了一壶老鹰山绿茶,这是当地的品牌茶,来自绵延百里的老鹰山,没有任何污染。小时候我在家的时候,就常喝这种茶,那时侯茶叶价廉物美,菜市场上就有挎篮子卖鲜茶的,几毛钱一两,如今老鹰山茶叶进了大雅之堂且成了环保品牌茶,几百元一两已算是很便宜的了。

王主编见我要这种茶神情似有点紧张,我不以为然说:“我请您老喝茶。”并掏出名片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你是天浦人吗?”王主编这才放心地端起茶杯问。

“地道的天浦人。而且,我妈妈您一定认识。”我回答。

“谁?”王主编好奇地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