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国

孔子之后100多年,柏拉图(前428一前347)在前386年作理想国(Politeia),又译《共和国》、《国家篇》,运用推理研究国家的本源,要点如下:

1.讨论什么是“正义”国家;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

2.最高统治者应当由哲学家来担任;治国者和武士实行财产公有;终身教育,课程有音乐、体育、数学、哲学。

3.正义国家堕落为:军人政体、寡头政体、群众政体、僭主政体。

(摘录《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

孔子是“理想国学说”的刨始人

人类有共同的思维规律,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孔子的《大同论》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用意相似:

1.道义:孔子从“大道之行也”说起;柏拉图从“正义国家”说起;“大道”和“正义”的意义相同。

2.财产:崇尚公有。

3.政权:孔子“选贤与能”;柏拉图提出“哲人为王”;贤哲当权。

4.等级:孔子分别“君子、父子”,“君臣、小人”;柏拉图分别“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

5.演变:孔子说“大道既隐”,成为“小康”;柏拉图说“正义堕落”,沦为军人、寡头、群众和僭主政体;“既隐”、“堕落”,慨叹社会演变背离了理想。

跟柏拉图的《理想国》相比,孔子的《大同论》在时间上早得多,意境崇高而远大。孔子是开创“理想国学说”的第一人。

我国改革开放,停止阶级斗争,建设小康社会,成效卓著。2500年前的《大同论》纠正了20世纪的荒诞学说。孔子伟大!

今天,全球化时代兴起“全球化历史学”,抛弃成说,探索新知,深入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是“理想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