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姜亮夫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当时,他极想成为“诗人”,就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所写的四百多首诗词整理出来,去请教梁启超先生。
不料,梁启超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囿于“理性”而无才华,不适宜搞文艺创作。
姜亮夫回到寝室用一根火柴将“小集子”化成灰烬。诗人之梦醒了,从此他埋头攻读中国历史、语言、楚辞学、民俗学等,取得一系列成果,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自我的存在,从不去问“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问题。偶尔想起来,也不过茫茫然一片空白。
那么,怎样才能认清我们心中的那个自我呢?
也许每到这个时候,就有人给我们讲唐太宗李世民说的那句千古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就是把他人当做自己的镜子,时刻接受别人的监督,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
但是,在此要说明的是——透过镜子,也许你可以看到一个平时看不到的自己,直视一个平时难以直视的自己,但事实上,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以便彻底而深刻地了解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那么的平凡和普通,只有在经历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重大事件时,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之时,越能认清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