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谈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所谓“女性电影”,本书中的设定范围跟很多相关书籍是一样的,就是由女性导演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电影作品。
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和动力的。
当时,我对法国导演瓦尔达迷恋得不行,觉得她的状态代表了一种最理想的女性生存状态。几乎每次给学生上课,在讲到法国电影史的时候,我总要像个超级粉丝那样,对这位新浪潮的祖母不吝赞美之辞。
平时对女性导演作品的关注也是我写作的重要动力。在我看来,很多“女性电影”会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感,在这个宣告“历史的终结”的时代,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这些女性电影作品不仅刺激了我们麻木无聊的神经,也让我们再度拥有了那种沁人心脾的艺术感受。
还有就是是对自身女性身份的认定,这是一个大问题。对个人来说,就是所谓的“安身立命”;对女性的整体境遇来说,则是一个对当前社会很多价值体系的清理过程,恐怕无法脱离“前现代文明”、“现代性”、“第三世界”和“消费社会”等这些西方“大叙事”的话语。虽然,或许“安身立命”也可以不考虑“大叙事”,而对女性而言,那些宏大的命题反过来也可能构成了一张新的权力网络,女性在其中仍旧被异化,或者仍旧“并不存在”。
尽管如此,还是得去了解,去呈现,去讨论。
在写作过程中,随着对不同影片的深入,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女性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可能,使得女性可以避开“大叙事”的陷阱;东方的社会价值体系,在这中间能提供一种什么样的参照?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弄得十分清楚。但是无论如何,我对女性的认知还是更加贴近自己的内心,而这内心,也许是每个人都必定无法逃脱的“自我”。
在怀孕三个半月的时候,我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把《沙罗双树》作为全书的收尾影片,个人觉得十分圆满,因为我喜欢影片里面体现的对生命的热爱。
在本书中,我尽可能使得选择影片的范围更广阔些,但是由于片源和精力所限,最终还是显得比较集中。再者就是一些经典女性影片,已经有前辈老师做了非常好的评论,并且影响颇深,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之所以将书名确定为《另一面镜子——那些女性和那些电影》,就是希望通过对这些影片的介绍和分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视角,为大家理解这个世界和自身,提供另一种可能。
程远征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