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本书试图用简洁清晰的文字,全面介绍最优秀和有代表性的平成日本电影,致力解答影片“说什么”、“怎样说”和“好在哪里”这些基本及有意义的问题。行文上知性的评述多于感性的遐想,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力求客观地传达平成影片的精神和面貌。

在DVD流行的时代,观赏优秀外国电影的机会比以前大有增加。本书评介了日本平成年代初期(1989年至2006年)的135部影片,包括84部《电影旬报》的年度十大电影,有16部更是每年的最佳影片。除注明各片在日本首映的年月日外,也附上英文片名、原作/原案、编剧、导演、主演、摄影、美术、音乐及十大电影荣誉等数据。原作指所本作品的作者,原案是想出原来主意的人。星标提供了简明的观赏指引。三星是“可以一看”,四星是“值得一看”,五星是“不容错过”。白星代表半颗黑星的价值,在三星或四星的基础上添加分数。评介体例

效法英国以前《电影月报》(Monthly Film Bulletin)和现在《视与声》月刊(Sight and Sound)的影评传统,先将影片的故事交代清楚。唯一的差别是在涉及悬疑性的情节时,会间或予以保密。

书中135部影片的年份分配如右:

年份  片数(十大) 

1989   2  (2)

1990   7  (6)

1991   4  (3)

1992   7  (5)

1993   4  (4)

1994   3  (2)

1995   8  (8)

1996   6  (4)

1997  13  (9)

1998  11  (7)

1999   9  (6)

2000  11  (4)

2001  14  (6)

2002  11  (6)

2003   6  (3) 

2004  13  (6)

2005   6  (3)

总数   135(84)

本书的第一辑“历史篇”交代平成电影的创作背景和影片在香港的放映概况。第二辑“人物篇”选出十位焦点导演和十名优秀演员,共介绍44部影片。第三辑“作品篇”将91部电影以类型分列于十组加以评介。第四辑“资料篇”网罗了重要的相关资料。135部影片所涉及的导演有70位。只有一部影片为代表的有33位,两部片的有18位,三部片的有12位,四部片的则有5位:今村昌平、山田洋次、盐田明彦、松冈锭司和是枝裕和。有五部作品被评介的是崔洋一和市川准两人。

排名    姓名            入选次数  榜首次数  总分

1     山田洋次(1931— )   8        2       52

2     北野武(1947— )     8        1       46

3     阪本顺治(1958— )   7        1       36

4     崔洋一(1949— )     5        1       34

5     市川准(1948—2008)  6        0       33

6     黑木和雄(1930—2006) 5       1       31

7     相米慎二(1948—2001) 4       1       31

8     宫崎骏(1941— )      4       0       30

9     今村昌平(1926—2006) 4       2       28

10    大林宣彦(1938— )    4       0       25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