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布申牧歌——带有古典语文学的陪伴:尼采(1)

1866年3月30日,理查德·瓦格纳与科西玛从日内瓦经过洛桑、伯尔尼和因特拉肯,前往四林州湖。他们在旅行途中发现了卢塞恩附近一个半岛,岛上一个具有田园风光的别墅特里布申。几天之后,瓦格纳租下了这幢别墅,他于4月15日搬进去。当然,房租由路德维希二世承担。科西玛多次带她的孩子们在特里布申逗留,直到她于1868年11月16日最终迁居到那里。瓦格纳和她下决心,不再隐瞒他们的关系,在此之后,在他们的催促下,汉斯·冯·比洛同意与科西玛离婚。1869年1月1日,作为他们共同生活的开端,科西玛开始记日记,一直到瓦格纳去世,她的日记几乎记载了他们的生活的每一天。1867年2月17日,瓦格纳和科西玛的第二个孩子艾娃在特里布申出生,1869年6月6日,在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之后,被热切盼望的儿子齐格弗里德在特里布申降生。1870年8月25日,理查德·瓦格纳和科西玛·瓦格纳在卢塞恩附近的路德新教教堂举行婚礼,而在此之前的7月18日,在柏林,科西玛与比洛的婚姻,经法院判决离婚。

六年之久——直到瓦格纳于1872年4月22日迁居拜罗伊特为止——瓦格纳将在特里布申生活并且发挥作用,期间有些间断,他偶尔暂时离开。1867年10月24日,他在这里完成了《纽伦堡的工匠歌手》。1871年2月5日,经过长期中断后又重新恢复创作的《齐格弗里德》创作完毕(在《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被强制进行首场演出之后,瓦格纳这次没有交出《齐格弗里德》的总谱)。而且,《众神的黄昏》的全部作曲草案也在这个时期完成。1868年8月,瓦格纳勾勒了一小段《路德的婚礼》(Luthers Hochzeit)的内容,这是后来托马斯·曼着手研究的一个计划(这将是他最后的作品计划)。在科西玛过生日这天,即1870年12月25日,在特里布申别墅的楼梯间,瓦格纳表演了他悄悄作曲的、在第二套总谱中被称为《特里布申牧歌》的《齐格弗里德牧歌》,当时尼采也在场。很奇怪的是,这次演出与以下这场演出非常相似:1857年12月23日,在玛蒂尔德·维森东克过生日这天清晨,在维森东克家别墅的楼梯间里,瓦格纳演奏他的被改编成管弦乐的《梦幻》。《特里布申牧歌》不仅是瓦格纳的交响乐乐章原来的标题,而且是科西玛用来称他们在四林州湖畔的别墅周围世界的提示词。[这栋房子的新主人和尼采都喜欢把“特里布申”(Tribschen)写成Triebschen,这与瓦格纳错误的词源学猜测有关,他以为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被冲到岸边的沙子”(Angetriebener Sand)。

瓦格纳的一些重要的晚期理论著述与许多自传性质的随笔,都是在这里撰写的:《论指挥》(über das Dirigiren)(1869年)、《贝多芬》(1870年)、《论歌剧的使命》(1871年);在这些年里他还撰写了很多自传性的随笔[《我对路德维希·施诺尔·冯·卡洛尔斯菲尔德的回忆》(1868年)、《回忆罗西尼》(Eine Erinnerung an Rossini)(1868年)、《回忆奥柏》(1871年)]。瓦格纳的《著作与文学作品全集》从1871年开始出版。他向科西玛口授的《我的生平》还在继续(如前所述,《我的生平》第一卷只刊印了少量几份,作为私人印刷物)。他们夫妇也是在特里布申做出决定,要把拜罗伊特作为举办瓦格纳音乐节的城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