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解析瓦格纳的深度著作(1)

德国著名学者狄特·波希迈耶尔(Dieter Borchmeyer)的力作《理查德·瓦格纳作品——生平——时代》(Richard Wagner Werk-Leben-Zeit)由我国著名德语教授赵蕾莲迻译完成,即将和中国读者见面。在我看来,这个关于瓦格纳的中文译本其价值绝不次于曾经在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张黎翻译)刊行的汉斯·迈耶尔所著“罗沃尔特传记丛书”之《瓦格纳》,就学术价值以及所涉及领域的真知灼见而言,波希迈耶尔的著作至少在关于瓦格纳的中文译本中鹤立鸡群,必将成为音乐学者和广大爱乐者共享的珍贵资料。

瓦格纳在中国的接受史将近百年,却一直鲜有具分量的论著问世,即便西方研究瓦格纳的著作汗牛充栋,就目前所见的几种传记译本看,全面而客观地介绍传主生平及其思想和作品并具备一定学术深度的居然还是汉斯·迈耶尔的那本“小册子”,而他的观点今天看来亦多有偏颇之处,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当然,如今的学术形势不比当年,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学者以瓦格纳作为研究课题,大量与瓦格纳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亦如雨后春笋。同时在音乐及歌剧表演制作领域,瓦格纳的作品日益成为热门,特别是已经过去的2013年适逢瓦格纳200周年诞辰,以此为契机,国家大剧院、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央歌剧院先后在北京制作上演了《帕西法尔》《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唐豪瑟》《女武神》《齐格弗里德》等。如果再算上前几年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上演的两套来自德国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全本以及音乐会版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那么瓦格纳歌剧在中国内地尚未拉开帷幕的巨作就只剩下《纽伦堡的工匠歌手》了。想想这些都是发生在最近十年间的事情,显然我们更加需要一本具有学术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瓦格纳传记中译本以供“指引”之用。

感谢北京歌德学院的推荐,同时也感谢赵蕾莲教授的学术造诣和高效,中国的瓦格纳学界和瓦格纳爱好者终于等来一本好书。《理查德·瓦格纳作品——生平——时代》的作者狄特·波希迈耶尔(Dieter Borchmeyer)教授先后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和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主要讲授德国近代文学与戏剧学。他的研究领域是18世纪至20世纪的德国文学和音乐戏剧,对歌德、席勒、莫扎特、瓦格纳和托马斯·曼均有重要研究成果。其代表著作包括《时代公民,歌德》(Goethe. Der Zeitbürger.1999年)、《戏剧与理查德·瓦格纳的世界》(Drama and the world of Richard Wagner. 2003年)、《权力与忧郁,席勒的〈华伦斯坦〉》(Macht und Melancholie.Schillers Wallenstein.修订版2003年出版)、《莫扎特或者对爱的发现》(Mozart oder die Entdeckung der Liebe.2005年)以及《尼采——科西玛——瓦格纳,一种友谊的肖像》等。波希迈耶尔教授不仅博学,而且持论公允,材料引用丰富严谨,下笔精炼。他对瓦格纳的解析侧重文学源流和思想发展脉络,在紧扣时代而述及的无论是音乐抑或文学、哲学、政治思想之于瓦格纳的整体关系,都显露出一位史家的冷静与客观,一位文论家的细腻与犀利,一位艺术素养极高的音乐学者的品位与敏感。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