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因爱而活着

支持每个人活下去的的原因是他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的存在。世人或许认为自己是在为自己每日的工作活着,事实上大家是为了爱而活着的。假如人的心中没有爱,也就没有人能够长大,人类也就无法延续下去了。

每个人都因爱而活着。而仅针对自己的狭隘的爱是心灵“死”的开始,对神与人类的爱却是心灵“生”的开始。

美国有一位社会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到一个黑人贫民窟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一个研究主题,就是对该贫民窟200名黑人小孩的前途进行预测。

学生们都以十分认真的态度来研究这个主题,经过不断地调查和精密统计之后,报告终于完成了。但是,结果很让人沮丧,因为200名孩子几乎没有例外,一致被认定为“一无是处”和“无所作为”。

过了40年后,当年提出这个研究的教授早已去世了,他的一个学生从档案里发现了当年的研究报告,在好奇心地驱使下,他来到当年的调查地点,比较调查结果是否跟事实吻合。但是,他很惊讶地发现,当年接受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名已经离开这里不知去向之外,其余180名孩子大多已有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作家、商人、律师和优秀的运动选手,而对于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都说,他们很感谢当地的一位小学老师。

调查者找到了这位小学老师,并且询问她是用什么方法,让这些孩子都能获得成就的。这位已经年迈的老师只是微微一笑,温柔地说:“因为我爱这些孩子。”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这个老师才能将任何人都不抱有希望的孩子教导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托尔斯泰曾说:“只爱我们所喜欢的人,这种爱不能算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对存在于别人心中也存在于我们自己心中的那同一个神的爱。由于这种爱,我们不但能爱自己的家庭,爱那些也爱我们的可亲的人,同时也能爱那些曾经做过错事的人。当我们如此去爱的时候,会比只爱自己同时也爱我们的人得到更大的喜悦。”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关爱的原则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预警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每个人都在制造平等并享受平等,用真诚换取真诚,用笑容换取笑容。言行一旦有越轨的倾向,自律的警钟便会响起,提醒我们回归正常的线路。爱己者才能爱人,在关爱自己中学会善待生命,善待他人。

也许是举手之劳,它却能使得受助者渡过人生低谷,重拾生活的信心;一个轻蔑的眼神,却会造成伤害或心理负担。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内心的最高层次上树立一种平等观、一种关爱观、一种真诚观。

我们的心灵是一个待开发的处女地,我们要用爱的哲学开发它,用仁者爱人的理念灌溉它,用友好互助的春风吹拂它,直到人性的花朵处处开遍。关爱的方式无穷无尽——病榻前的几句问候,邂逅时的一个招呼,就餐时的一个邀请,冒犯时的一句真心致歉,冲突时的主动谦让,忧愁时的安慰,挫折时的鼓励。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把关爱的行为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