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牛仔(1)

李安的牛仔在上下文中总是唾手可得:他们一直相互关联,尽管通常以一种第一眼看去并不明显的方式。李安的主人公们没有谁会孤独行事。相反,他们总是与社会约束相关,且在社会约束中行动。幸运的是,这些约束在孔子哲学及其通过中国哲学家荀子的发展中得到了优异的呈现。当透过这个视角去看时,我们意识到,并不存在美国人在电影中所描绘的那种牛仔,尽管在历史上、在好莱坞的电影中有所呈现,但没有人是超越了社会约束的独立个体。事实上,正是通过社会,人们才会发现罕有的孤独时刻的意义。进一步而言,社会才是牛仔审美的基础。

正如通过荀子的著作所传达的那样,儒家学说描绘了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在社会语境中的恰当位置,以及我们应当服从和尊敬谁。在描绘顺从的力量时,我们在君臣关系中发现了最强烈的顺从和最大的尊重需求;臣子要最大程度地服从并尊重权威人物。这种结构也明显见于师徒关系。在这个谱系的另一端,资历相当的朋友之间很少顺从,而尊重则总是会得到维系。一个人绝不应当表现出对这些关系中的任何元素的不敬,也不能表现出对这些关系本身的不敬。荀子认为,正是通过对我们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地位的理解,才使我们可以尊重自己、他人和关系机构。通过在服从这些关系和大的社会的过程中克制我们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也就是说,通过培养对那些处于权威或顺从地位的人的“礼”(礼仪)和“义”(责任感)之感—我们会建立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当人们将自己放在这些关系之上或之外,并单方面地追逐其自私的利益时,社会就会变得混乱脱节。与认为个人是社会基础的典型的美国态度不同,孔子和荀子声称,使个体得以成长、成熟并进行自我培养的正是社会。因此,对于一个儒家牛仔而言,对这些伟大关系的认可和维护形成了个人蓬勃向上的基础。这正是我们在李安有关牛仔的两部电影中看到的一个主题。

在《断背山》中,很明显,杰克和恩尼斯是追逐其自身欲望的个体。在电影的开场部分,他们都是不成熟、被损伤的个体,没有任何深切的关系;他们是独立而孤独的。当然,他们有造就了他们的个人叙事和历史,但因为环境的缘故,他们要么与那些他们应当与之拥有基本关系的人失去了联系,要么与他们断绝了关系,因此这暗示着他们是不完整的。只有通过关系的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情侣之间的关系(传统表达中的夫妻关系,或此处两个男人间的关系)—杰克和恩尼斯(尤其是恩尼斯)才能治愈孤独的创伤,逐渐成长。他们受到其家庭关系的定义,他们也受到与彼此间的关系的定义。谁都不像最初出现时那么孤独。他们的孤独也从未是彻底的。基本关系为他们貌似的孤独打下了基础,并帮助他们在孤身一人或幻想深思的时刻建构起了意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