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兵马俑和汉字2

西方历史学家说,古代有七个“文化摇篮”,六个(苏末、埃及、米诺、希梯、米那、印度河)都在从地中海到印度河的“西方”,只有一个(华夏)在黄河流域的遥远“东方”。西方六个文化摇篮,彼此距离较近,不难相互吞并,一个个被历史浪潮消灭了。惟有“华夏文化”是独自孤立发展起来的,虽然也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只发生了补充作用,没有动摇华夏的根本。地处遥远而封闭的东方,地广人众,难于被人一口鲸吞,居然“巍然独存”。可是交流不多、竞争很少,两千年来蹒跚前进,发展迟缓,还没有赶上工业化,已经到了“科技战争”的信息化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我们还能继续依靠“封闭惯性”来生活吗?

秦始皇模式

“兵马俑”的发现,是考古史上的惊人大事,它使华夏文化“扬威”于原子弹的世界。提倡“星球大战”的美国总统里根,来到雄赳赳、气昂昂的“兵马俑”前面,竟显得十分渺小,好像是被解除了武装的“冷战失败者”!

秦始皇吞并六国,不仅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皇朝,还树立了一个“千古师表”的残暴独裁制度:“秦始皇模式”。“兵马俑”形象地、无误地告诉大家:“秦始皇模式”是“军国主义”。一个皇帝,百万军人,千万奴隶,这就是“秦始皇模式”。兵马俑“活着”的时候,在并吞六国的不断战争中,杀人之多、残暴之甚,罄竹难书。仅仅在“攻赵”的一次战役中就“斩首十万”。“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所到之处血流成河!

秦始皇首创最严密的“保密制度”,把自己跟臣民众庶彻底隔开。宫中的信息漏到外面,查不出泄密的人,就把左右全部杀掉。宁可错杀一千,不使漏网一个。鱼肉人民的帝王必然害怕人民,死了也离不开“兵马俑”的庞大保安队。

“兵马俑”告诉我们,秦始皇“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知识分子对他无用。“焚书坑儒”,是后世“文字狱”、“语言狱”的先河。“以吏为师”,废除了孔孟传下的教育制度。官吏成为传达皇帝命令和灌输教条的传声筒,任务就是实行“愚民政策”。

从秦陵一角看到的宏伟,可以想见“阿房宫”的百倍豪华。这“宏伟”和“豪华”,全是奴隶的血肉堆成。

从七雄混战到四海统一,中国历史在动乱的阵痛中前进。废分封、设郡县,车同轨、书同文,是帝国统治的政绩。老百姓受不了的是:年年徭役、岁岁抓丁,“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人人“不敢言而敢怒”。终于,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胡亥三年而死,子婴四十六日而亡。“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成为历史笑话。深睡在地宫里的秦始皇,可能还在做梦,以为今天的统治者就是“传之无穷”的他的子孙呢!

唐章碣《焚书坑》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知识无用论”证明统治有用。

我的朋友建议,给每一位“兵马俑”的参观者赠送一份《秦始皇本纪》和《阿房宫赋》。

想做文化英雄吗?

这几位外国科学家走在北京的街道上,看到一路都是天书似的汉字招牌,觉得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其味无穷!他们都不识汉字,从在北京留学的外国学生那里听到,汉字数以万计,是世界上最难但是最美的文字,谁能攻破这一关,谁就是“文化英雄”。我的朋友开玩笑地问他们:“你们想做文化英雄吗?”他们大笑说:“不敢作此妄想!”

1990.2.1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