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拗相公 (9)

他比较今昔的舆论状况:

臣自幼小所记,及闻长老之谈,皆谓台谏所言,常随天下公议。公议所与,台谏亦与之。公议所击,台谏亦击之……今者物论沸腾,怨交至。公议所在,亦可知矣。

苏东坡研究比较各朝的朝廷制度,阐明台谏存在的必要性。此处他大展策士的鸿才,内容渊博,说理有力,见解深刻。

古者建国,使内外相制,轻重相权。如周如唐,则外重而内轻。如秦如魏,则外轻而内重。内重之末,必有奸臣指鹿之患。外重之弊,必有大国问鼎之忧。圣人方盛而虑衰,常先立法以救弊……以古揆今,(国朝)则似内重。恭惟祖宗所以深计而预虑,因非小臣所能臆度而周知。然观其委任台谏之一端,则是圣人过防之至计……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与,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故仁宗之世,议者讥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

圣人深意,流俗岂知。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惜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夫奸臣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余。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足……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设此官之意,下为子孙之万一之防。朝廷纲纪,孰大于此。

苏东坡劝皇帝不要用权势逼人民屈服。他再度提到恢复肉刑的谣传。几百年前,朝廷曾以各种肉刑来惩罚罪犯,包括墨、劓、鲸、宫四刑。这些不人道的刑罚大多在公元前2世纪就废除了,宫刑则在公元600年才废止。多亏苏东坡这两封信,宋朝才没有恢复酷刑。当时,谣言不绝于耳。

陛下与二三大臣,亦闻其语矣。然而莫之顾者,徒曰我无其事,又无其意,何恤于人言。夫人言虽未必皆然,而疑似则有以致谤。人必贪财也,而后人疑其盗。人必好色也,而后人疑其淫……

苏东坡指出,当时商业瘫痪,物价飞涨,近自京师附近各路,远到川蜀,谣言纷纷,民心沸腾。连山区也行酒禁,僧尼被捕,财产没收,军人和官吏的薪俸都减少了。

夫制置三司条例司,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求利之器也。驱鹰犬而赴林薮,语人曰“我非猎也”,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操罔罟而入江湖,语人曰“我非渔也”,不如捐罔罟而人自信。

他相信皇帝可以看清国内的不和与斗争,可以由大臣的辞官看出舆论的倾向。他一再提出反对新政的意见,然后回到本题,说皇帝行新政,已失去民心。舆论都反对他和现在的朝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