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注释】
喓喓(yāo):昆虫叫声。草虫:蝈蝈儿。
趯趯(tì):昆虫跳跃的样子。
阜螽:即蚱蜢,一种蝗虫。
忡忡:忧虑不安。
止:之、他,一说语助。
觏(gòu):遇见。
陟:升起;登上。
蕨:植物名,初生无叶时可食用。
惙惙(chuò):忧,愁苦的样子。
说(yuè):通“悦”,喜悦。
薇:一种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
夷:平。心平则喜。
【古人如是说】
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 ——《毛诗序》
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
——朱熹《诗集传》
始因秋虫以寄托,继历春景而忧思。既未能见,则更设为既见情形,以自慰其幽思无已之心。此善言情作也。然皆虚想,非真实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蝼蛄夕鸣悲”、“明月何皎皎”等篇,皆是此意。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今人这样读】
诗首章将思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随蹦跳起兴,这是她耳闻目睹的,说是赋亦无不可。画面之内如此,画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时也许还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见到衰败的秋草,枯黄的树叶……大自然所呈露的无不是秋天的氛围。
——蒋立甫(《先秦诗鉴赏辞典》)
他来与不来并不那么重要,这首诗着重说的,是她那一瞬间毫无理性的倾斜,在爱情的洪荒里,明晃晃的青天白日下,她抬起头,突然就没了信心,那个人,犹如戈多,永不到来。她感到他不到来,是因为她把他的到来看得太重要。
——闫红《诗经往事:爱在荒烟蔓草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