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叶浅予
从1927年第一幅漫画投稿算起,我的创作生活已有55年了。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画的主要是漫画,老一辈人大概还能记得“王先生”和“小陈”这两个丑角的故事。1933年起,开始带着小本本画速写,既丰富创作素材,又锻炼造型能力。1937年到1945年这八年抗日战争,当过漫画宣传兵,在敌人的疲劳轰炸下,产生过《战时重庆》组画一百余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身陷敌后,将此经历画成《逃出香港》20余幅。
在大后方的日子里,为贵州苗族和西康藏族的风土人物所吸引,意识到要用另一种笔墨才能画得称心如意,于是拿起羊毫狼毫、花青朱砂,学画中国画。抗日战争结束,把访问康定的一段生活写成《打箭炉日记》。1948年的《天堂记》是这类体裁的另一形式。形势的发展,使我这个从未受过正规美术教育的人,1947年闯进北平艺专,当了教师。由于不习惯当老师的生活,总想逃跑。30年的磨炼,终于体会到创作和教学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也认识到学生的督促是推动老师上进的动力,才安下心来甘为人师。五十年代,报刊经常发表我的舞台人物速写,琉璃厂画店挂起了我的舞蹈人物画;有人为我担心,提醒我不要陷得太深,也有人鼓励我陷进去,以满足他们的审美情趣。十年动荡,画笔被冻结,交了白卷。
年轻时没有机会进美术学校,我的造型能力全是各种职业实践培养起来的。我画过商业广告、舞台布景、教科书插图、花布图样,特别是漫画创作和长期画速写,得益最大。我的艺术实践,基本上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安排的。在55年中,我做了应该做的,不计较个人得失,哪怕在受委屈的日子里,也不抱怨什么。我对生活的态度是“知足常乐”四个字,对艺术的信念是“自强不息”四个字。提到“十年动荡,画笔被冻结,交了白卷”,是指那次震惊世界的“文化大革命”,其中经历,详记在《十年荒唐梦》那一章里。1975年我从秦城监狱被放出来,在美院监督劳动改造,好心的朋友怕叶浅予这个知名的画坛草寇在画坛消失,特意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丹心谱》一剧录像时,为我穿插几个画速写的镜头,和电视观众见面,表示我还活在这多灾多难的世界上。1979年,我的政治冤案正式平反之后,美院附中的丁井文校长又为我组织了一次小型“叶浅予速写画展”。这个速写画展,是1982年在中国美术馆大型回顾展的前奏,为我填补了十年动荡的大空白,我心情舒畅,才恢复了心理的平衡。非常感激朋友和读者们对我的关怀和鼓励,我借这次速写展的机会,在“前言”里发表了我对速写这门造型基本功的观点:1935年起,我带着小本子在生活中画速写,为漫画创作记录人物形象。1942年后,我从事国画创作,依靠速写作为人物形象的仓库。速写除了为创作服务,已逐渐发展为表现生活的新创作体裁。
(纵观我的创作活动)快速和简练是速写的特性,因此,对生活形象的敏感并能概括而准确地表现它,便成为我们画速写的人所必须努力追求的本领,但不能单纯追求快速,而不顾形象的准确。凡是画都要求形神兼备,有人认为“得意”可以“忘形”,就是说传神可以遗形,这是不妥当的。神依附于形,形不准,神也就失其真,所以我们常说“以形写神”。
要画好运动中的形象,必须发挥记忆形象的能力。说实话,任你眼快手快,绝对赶不上演员的动作快,所以要靠脑子记,要记住运动中的规律和特征,以便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和推测。想象和推测是记忆的发展,是造型创作的重要思维活动。画速写是锻炼这种思维活动的好方法。
(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