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真正的百年孤独(3)

小马不识途,偏遇“十字路”

1928年既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年,也是决定张学良政治命运的一年。

决定命运的年份,常常是历史走到了十字路口。

“皇姑屯事件”后,东北处于十字路口,究竟东北走向何方,面临四种选择:

完全独立,帅死旗不倒,把北洋政府移都奉天,让中华民国的五色旗在帅府门前飘扬,不承认南京国民政府,继续与之对抗。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在张作霖上车前就说过:“你们不干,我一个人干给你们看看。”

第二个选择,半独立,效仿1922年张作霖东北自治,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把山海关把住,自扫门前雪,不管关内瓦上霜。张作相等老派多持此见。

第三,与日本周旋,借助日本的力量,对抗南军。日本人频繁出入杨宇霆家门,目的就是诱惑东北走这条路。

第四,归顺南京。

能进入决策层的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每种主张的主张者连自己都觉得理由不够充分,缺乏足够的自信。历史常常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拍板人,而拍板人也不是神,张学良也是权衡再三,相当于小马拉着一辆大破车坞在了十字路口长达半年。

完全独立,像张宗昌主张的那样,办不到,用张学良的话说,你要独立,不是被苏联拿去,就是被日本拿去,你立不住。

半独立,重演1922年东北自治,可以不可以,可以。但有一点,难。张学良反驳说,我不是我爸爸,我没他那个能耐,我爸爸软的硬的他都来。我应付不了日本。

倒向日本,日本驻奉天特务机关长秦真次、日本顾问土肥原贤二、日本政要林权助等人把行动路线图都为张学良画好了。但张学良告诉他们,别忘了,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就要以中国为本位,以中国为本位,就不能使国家继续分裂下去,就不能让人民继续生灵涂炭;“东北不是一人之东北,也不是东北人之东北,是全体中国人之东北。”

选择走向南京,身边的日本人愤怒,亲日的将领反对;选择倒向日本,自己良心这道关又跨不过去;选择东北自治,南京政府反对,又难以摆脱日本的纠缠;选择在“南京和东京两边耍”,于良心过不去,于理过不去,于情过不去,张学良自知,自己的能力也不行。

何去何从?

小马拉大车的张学良处于“四难之间”,坞在了十字路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