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备极哀荣(4)

外婆九十五高寿祥然仙逝,丧礼在自家前庭搭棚举行,吊客川流,细问竟都是或远或近的亲族;多少长辈后生、广延三四代,经年未往来,只记得称谓、名字,竟在这春雨绵密、演音奏乐的场合见面了。于是,那边行公祭之礼,或得空当让我母放声哀哭,这边数十圆桌,人声鼎沸,都是唤名认亲的。生死两岸合一,前一刻还在灵前垂泣行跪拜礼,下一刻掀了头戴,握着婶婆、姑婆的手欢然招呼。前院是祭场,后院是厨师与妇人准备外烩之处,哀乐与炉火声交织。当人越能够以平常心看待生死,在丧礼中越能处之泰然。外婆高寿,是喜丧,她的丧礼少了悲戚哀绝的气氛,反倒像亲族大集合。“大厝”(棺木)出门之日,家中厨房大锅内沸水煮白萝卜,炉火不断,取好彩头福荫子孙之意;原停灵的大厅地上,置一水桶,桶内吊一袋发糕,亦有趋吉避凶之用。丧礼上,处处呈现出以曾祖母之尊离世的她对子孙的祝福,料想,这应该是最贴近大地之母的心。大厝一启程,邻人合力收拾前庭,自动自发,添设桌椅,后院亦准备就绪,开席用餐,毫不怠慢。想必,这也是我外婆看重的。

都会区受限于时间场地,多行改良版。然不管如何,丧礼的核心人物是家人,因为,与逝者有血缘牵系、共同生活、陪老侍病的是最亲爱的家人,逝者对他们的人生有意义,他们也是带给逝者最后温暖的人,丧礼是彼此最后一次倾诉亲情的时刻,在形而上层次回想、依恋、不舍、找到另一种贮存情感的方式而愿意放手,在实际上目送棺木即将推进火炉,喊着:“爸,您快走,火来了!”或是最后一次耳语:“妈,做您的孩子很幸福,下辈子再见!”熊熊炉口前,人子之哀思无尽、家人之爱充满,一生圆满完成。

即使是白发送黑发,生身父母送那短篇小说一般的儿女,流不尽泣血眼泪,诉不完缱绻亲情,最后抚棺告别,也要用父母孕育生命的大力量说出:“爸爸妈妈原谅你了,你自由了,去找一个美好地方重新开始,不要挂念我们,我们会好好照顾自己当作你还在身边,总有一天会再见面,再来做我的孩子!”如果,当年我阿嬷不仅只是日连夜地哀哭、昏厥,出殡日,她能够抚棺对她儿子说:“一切都是命运,老母原谅你不能尽孝,你自己去找好所在重新开始!”应能让怀着不能尽孝之愧疚的人子灵魂除去憾恨而得到安息,也让无辜的孤儿不必在内心深处替父亲担起不孝罪名而加重了哀伤。

是以,只有家祭的丧礼并非不近人情也不见得是冷淡凄清,是家人珍惜最后一聚,不想分神应对、依俗答礼。沉浸在悲伤里的爱是这么澎湃且私密,匍匐之后,因着更坚定的爱而愿意静静地思考死亡的意义,安顿思念,寻求升华,这一段心路,也是私密且澎湃的。

告别式是为生者办的还是为逝者办的?什么样的告别式是最好的?宜乎深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