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青年人书写的,关于青春的小说。
再过一些年,像朱小溪这样的青春写手,就是大作家了,就跻身到大作家的行列中了。谁能说一个在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就写出长篇小说的人,在未来不会成为大作家呢?
像朱小溪这种年龄的人,肯定对青春、爱情、叛逆、伤感、困惑、感动情有独钟。而且,他们最初对写作的兴奋点,也充满了“青春密码”:她很清楚自己写的东西是给什么人看的,她是年轻人,她写的东西是给年轻人看的。
朱小溪在用青春的文字,编织了一个青春的王国,在这个她独自创造的空间里,建造了无数的私密楼宇和街道,装着他们青春的空气和浪漫。当读者经过这样的街道和楼房时,从窗户的缝隙里和半敞的门中,会流溢出过剩的物质和哀怨。这是青春的特质。
年轻的作家是充满才华的。时至今日,没有一定才能和底气的人,是不敢轻易在文学天地里一展拳脚的。“文学江湖”同样隐藏惊险和充满迷雾的。年轻的朱小溪就这样写下去了,并写出来了。
我总在想,青春写作和成熟写作的不同和区别。我不是说朱小溪不成熟,我是在想她跟那些文坛大家的差异在哪里。我就是想不好,找不到一个准确的比喻。青春写作,就像是经过了某一条街道,在某一间房子里滞留过,并在一座城市的墙壁上写了一行字:“我到此一游!”之后,就奔赴下一个城市。而成熟作家的写作,是让我们经过了人世间的漫漫岁月,当人快离开这个世界时,那种痛,还留在人们的心里。
我喜欢德国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男性作家的作品,他们穿越时空,对德国的历史做出了人类的反思;我还喜欢日本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她们获得了很多日本的纯文学奖项,她们的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人在底层的成长。她们的笔,毫不吝啬地那么真实客观地触摸到人性的本质。中国的年轻作家韩寒也同样给予我深刻印象,他对社会的有力的批判精神,都将留在文学的记忆中。
在朱小溪的作品里,我看到了文学本不该流逝的品质在她的文字中流淌。这种文字品质,应该是夜行人在渴望寻觅的灯光。我曾经担心在这部作品中看不到黑夜里的微光。但是,我看到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是弥足珍贵的。
在今天物化的社会里,年轻人的焦虑总是在黑夜里闪现。他们远离社会、远离大自然、远离了宗教。但是,他们不能远离爱情、金钱。他们必须解决眼前的饥渴和当下的幸福。朱小溪就被当下的生活困惑着,并想通过书写游到一个可以喘息的岸上。
她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种已经看到的青春生活。这是年轻人必须经历的,没有这些,就没有中年和老年,人的一生就不会完整。
对于写作,朱小溪正走过青春写作必须经过的那条街道,掠过了无数嘈杂的房门。我在想,她再向前走,就走出了那个小时候以为很大的城市,就看见了一片茫茫的文学原野了吧?
这该是我们由衷的祝福。也是朱小溪将来的不可限量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