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脸盲症女编辑(1)

玻尿酸这个东西真是上帝给整形医生的礼物,太舒服太赚钱啦,而且还没什么风险,过半年就要重新打,就算没打好也可以消掉。

吃完火锅,小唯把丁圆圆送到了小区对面的街边。她没有回家,在过街天桥上站了很久。天桥下是双向六车道的主路,来往的车灯形成了一条游动的长龙。从她十几年前来北京上大学开始,她就喜欢站在过街天桥上面和立交桥下面,听车流声,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都和她没关系,都管不着她,让她觉得很自由,能让她静下心来想事情。

美人沟医院的经历让丁圆圆意识到整形是个圈子,圈子里的人惺惺相惜,联络有亲。她先遇见董尧,再见到小唯,两个人互相认识。她一下午见了丁迅,再见贾一澜,两个人居然是夫妻。他们都很留意别人的脸,他们不是被开刀就是给人开刀。他们互相了解,互相懂得,互相说的都是丁圆圆完全不懂的“江湖黑话”。而丁圆圆不属于这个圈子。

其实,媒体也是个圈子。圈子就那么大,圈子里的人到处跳来跳去,故事传来传去。他们提起来圈里的某个人,就好像他是周杰伦或者什么国家领导人,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喜欢把圈子外的人说成大众,好像他们自己是圣贤或者贵胄。丁圆圆也不属于这个圈子。

更糟糕的是,她不想进入任何一个圈子,她没兴趣。她不属于。这种不属于又让她觉得有点凄凉。

丁圆圆二○○一年本科毕业,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考到了四大审计事务所之一,整天做的事是到全国各地的企业里去查账。那不是适合她的工作。后来,她做过几天人力资源,职位是团队建设主管。她读了MBA,在公关公司做过一段市场推广,做得并不好,于是放弃,作为志愿者跑到毛里求斯教了一年汉语。后来她开始做公益,在一家基金会,主要工作是为贫困残疾人安装义肢。再后来,一直为一家个人基金会工作,老板就是她现在杂志社的老板帕梅拉。汶川地震期间,她代表这家基金会去了四川,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进行灾难后心理干预,筹建希望小学,还在临时的学校里教过书。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那时候全国人民一起为四川流了那么多眼泪,现在都忘了。丁圆圆有时候以心理学家自居,可是做不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她在工作中,与受助对象相关时尚能做到勤勉用心,可是公益事业也涉及利益,与地方打交道的时候她却清高又意气用事,给帕梅拉惹了不少麻烦。她越来越倦怠,也开始思念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于是带着些壮志未酬的挫败感和对帕梅拉的愧疚回到了北京。

回北京做什么,让她迷茫。她的经历和背景,看起来丰富热闹,可是对于她再就业帮助并不大,甚至成了障碍。她对公益心存幻灭感,不想再涉足。年届三十,这个年纪的人,如果毕业后一直做同一份工作,应该已经有了五六年经验,是成熟人才了,可是她做过的各种事都浅尝辄止,缺乏连续的经验,而且频繁换工作的经历说明她是个不稳定的人。经济危机余波尚在,多数行业并不景气,至少没有谁迫切需要丁圆圆这样一个人。随便找一份平凡的工作虽容易,她又有所不甘。她一方面觉得自己把青春年华奉献给苦难人群,事迹可歌可泣,不该沦落到如此下场;一方面又为自己临阵脱逃、不能坚持到底而羞愧不已。她常常心浮气躁,气急败坏,好像全世界都欠了她的。可是,她又勤于自省,每次言行不妥之后的反省,又会让她陷入自我贬低、自我否定。就这样,她寒热交攻,内外交煎,过得纠结万分。

正在这时,帕梅拉又找到了她,请她到自己新收购的杂志社去工作。

帕梅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出生于内地,发家于香港,后来都入了美国籍。他们五十多岁,实现了财务自由。目前詹姆斯在中国主要做电厂投资,帕梅拉打理他们的慈善基金会,同时也做些自己感兴趣的小生意。她最近成立了一个传媒公司,收购了一家女性时尚杂志,正处在整合过渡期,准备到新的一年开始改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