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廉的统帅(5)

曾国藩日记中记载,他有一次与左宗棠聊天。左宗棠对他说,人生一世,不要给子孙们留什么遗产:“收积银钱货物,固无益于子孙,即收积书籍字画,亦未必不为子孙之累。”不光不要给他们留金钱,也别留什么字画古玩之类。为什么呢?因为穷人家的孩子才有奋斗精神,富人家的孩子往往不争气,因为富人家的孩子有依靠、有指望。我不争气,钱也够我花了。所以曾国藩说,大富之家,不利于一个人良好成长。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就是说,富人家的孩子,如果从小艰苦朴素,懂得约束自己,将来才可能成大器。如果从小锦衣玉食,肯定没大出息。所以他说他决不“畜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食;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就是说,我这个孩子将来要是有出息,我没有遗产,他也能生活得不错。要是没出息,我给他留太多钱,反而是帮他造孽。多留一文钱,他就会多造一孽。

所以,曾国藩不往家里寄银子,一个主要原因是从家庭教育这个角度考虑,担心败坏了家风。

那么曾国藩带兵那么多年,积攒的合法工资都用到哪儿了呢?

第一是用于军队开支了。咸丰七年曾国藩回老家时曾给曾国荃写过一封信,信中说:“余有浙盐赢余万五千两在江省……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

也就是说,他在江苏有一笔一万五千两的收入,本来是可以归个人支配的,他交到省财政,补充军饷了。

第二个方向是用于地方公益事务。

还是在老家期间,他写信给弟弟曾国荃,要求他把军队中多余的钱用来救济士绅百姓。因为战火所到之处,百姓流离失所,他说你遇到生活不下去的穷人,就给他们些银子。给的时候,还不要留名。

在另一封信中,曾国藩说过这样的话:“余在外立志以爱民为主,在江西捐银不少。”这更说明他把大量的钱财都用来施舍他人了。宁可把钱捐掉,也不寄回家里,像曾国藩这样的人,实在非常少见。

高薪政策,使除了曾国藩之外的湘军将领都发家致富了。人们说:“故一充营官统领,无不立富,家中起房造屋。”一当上中级军官,家里就开始造房子了。征战十多年之后,湘军将领“人人足于财,十万以上赀殆百数”。就是说有十万两家产的人可达一百人之多。特别是攻下天京城之后,大批湘军将领带着金银财宝荣归故里,长沙城内顿时“甲等峥嵘”“簪缨叠起”,新增“宫保第”,也就是一年内新落成的官宅达十余家之多。湘乡县的变化更大。湘乡籍将领章合才,回家后在白田一带置了六千多亩良田,又在田间建成两座大庄园。另一位将领陈湜回家的时候,运了好几十船金银财物,所以人称“陈百万”。

然而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却始终保持着清贫。咸丰八年,因为曾家四兄弟当中有人已经发财致富了,曾国藩就要求家里分家。这年年底分完家后,曾国藩分到了一座叫“黄金堂”的小宅院,此外还有五十五亩地。曾国藩表示很满意。一座小宅院和五十五亩地,这就是带兵打仗多年后他在湖南乡下的全部财产。曾国藩确实做到了自己誓言的不要钱不怕死。

那么,曾家四兄弟当中,是谁发财致富了呢?又富到什么程度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