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的轮子
如上所述,在蛇没有开口之前把它打死,会把一条本来无毒甚至不会咬人的蛇变成一条凶恶的毒蛇。但是,当这条毒蛇已经开口咬人,人们总可以将它置于死地了吧?是的,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如果有人胆敢向我示恶,我当然要以恶还恶、以毒攻毒。我有充足的理由不甘示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必须告诉这条恶蛇:这世界并非只有你才有毒,并非只有你才会咬人!
然而,这几乎是一切恶行的理由和开端:对方首先失义,并且对我无礼,竟敢公然在太岁头上动土。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的还击天经地义。那条蛇之所以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就是因为它认为农夫的行为威胁到自己性命的安全,因此它咬得理直气壮。作为报复行动,恶毒具有不可争议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但是,你的报复并不意味着事情已经了结,相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在复仇的同时,你又结下新的仇怨,推动了一个可怕的轮子。新的报仇行动将向你扑来。在一切报仇行动中,报仇者并不满足于挽回一个平局,他们往往要变本加厉。于是仇恨的轮子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沉的重量交替碾压着双方,并最终推向同归于尽的深渊。在反复轮回中,双方都代表了正义,双方都宣称上帝站在他的一边。
的确,以对方首先伤害了你为理由来推动仇恨的轮子是太容易了。当你向一个美丽的姑娘表示爱情而遭到拒绝的时候,你可以把她的拒绝视为莫大的侮辱和伤害加以报复,毁掉她可爱的一切,并把责任推到她的头上,因为她伤害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你作为一个高贵的人的尊严;当你向那些人传播你所发现的神圣真理的时候,他们没有洗耳恭听,也没有成为你忠实的信徒,甚至接受了别的信仰,你可以将他们的态度视为对你信仰的亵渎和冒犯,并且以神灵的名义诛杀这些异端,把他们赶入地狱;当你像一条冻僵的蛇那样遇上自己解决不了的麻烦时,你可以把那些没有上前帮助你的人视为不义之徒;当你因为自己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放声大哭的时候,你可以把此时此刻正在得意扬扬、兴高采烈的人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他们的行为都对你构成了伤害,因为你太容易受到伤害了。而且,伤害似乎只能以伤害来治疗,仇恨只能以仇恨来回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药方。于是,为了消除自己的伤痛,你有理由走上一条伤害别人的道路;而你在伤害别人的同时,那些像你一样的别人也因为受到伤害而反过来加害于你。你的伤害越来越深,仇恨也越来越深,铭心刻骨,这一辈子看来无法了却。于是你找来女人,让她们为你生下许许多多的孩子,把仇恨一代代传递下去,你的儿子又把仇恨作为遗志传给你孝顺的孙子。临终的遗言无一例外是:孩子,你们不为我报仇雪恨,我死不瞑目!
可怜那些无辜的孩子,生下来就置身于腥风血雨之中,小小的心灵就有满腔的仇怨无处排遣。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复仇雪恨就是他们人生的既定目标,为了感谢先人沉重如山的养育之恩,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敬爱之情,他们义无反顾。他们必须以对一部分人的残忍来完成对另一部分人的慈悲,以一部分人的苦难来安慰另一部分人的灵魂。他们必须为别人去恨,不能为自己去爱,并且以恨的深刻来表达爱的真实。《罗密欧与朱丽叶》演绎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人类历史上,这种无休无止的以怨报怨、以仇复仇,在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广泛演绎着,造成了多少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从而产生了无数慷慨悲歌的英雄人物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江湖好汉。仔细考究起来就会发现,多少罪恶不是起源于有所期待的善行?多少深仇大恨不是起源于爱的未遂?在一些以慈爱和拯救为根本精神的宗教教义中,触目惊心地写着怂恿仇恨和诛杀的词句,被作为真言一代代地传颂着。《农夫和蛇的故事》也被作为蒙学读本收入了小学生的课文。真让人担心,那可怕的轮子不知何时才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