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唯一问题就在于他们毫无品位。我不是说他们在某些小的方面缺乏品位,我的意思是他们完全没有品位可言。
—史蒂夫·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在引入“坏蛋”方面可谓大师,而且对手越坏越好。一旦乔布斯引入了现在的“坏蛋”(现有产品的局限),接着他就会安排英雄出场,告诉你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容易、更加幸福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苹果产品总是会及时赶到,拯救世界。就像我们在前文讨论过的,在1984年的那则电视广告中,IBM扮演了坏蛋的角色。乔布斯是在1983年的一场活动中,把这则广告第一次播放给一群内部销售人员看的。
在播放广告之前,乔布斯在几分钟之内把“蓝色巨人”刻画成一个集中全力统治全世界的角色。(IBM在那个时候被称为“Big Blue”,这对于乔布斯的创意来说很有帮助,因为乔布斯注意到了“Big Blue”和“Big Brother”的相似发音。)乔布斯把蓝色巨人说得比汉尼拔·莱克特(Hannibal Lecter)还吓人:
1958年,IBM错过了收购一家新企业的机会。这家公司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叫作经典印刷术(也就是复印)。两年后,施乐公司(Xerox)诞生,从此以后IBM每天都追悔莫及。10年后,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以及其他公司一起发明了小型机。IBM认为小型机太小,不足以进行像样的运算,对于IBM的事业来说无足轻重。当IBM最终进入小型机市场时,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市值几亿美元的公司。又过了10年,到了70年代末。1977年,一家年轻的、蓬勃发展的西海岸公司——苹果公司,发明了Apple II,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第一台个人电脑(介绍英雄)。IBM认为个人电脑算不上什么发明,不足以进行像样的运算,对于IBM的事业来说无足轻重(对手忽视英雄的品质)。80年代早期,在1981年,Apple II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电脑,苹果公司也已经成长为市值3亿美元的企业和美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IBM凭借IBMPC机在1981年11月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和50多家争夺市场份额的对手展开竞争。1983年,苹果公司和IBM成为计算机行业竞争力最强的两个对手,分别在当年的个人电脑市场创造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大卫遇上了歌利亚)。行业洗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第一家大型公司破产了,其他的则在悬崖边摇摇欲坠。现在,到了1984年,看起来IBM想要占有一切了(英雄即将出来行动了)。苹果公司被视为能够强有力地挑战IBM的唯一一家公司。最初张开双臂欢迎IBM的经销商现在开始对于由IBM主导、控制的未来感到恐惧不已,他们越来越迫切地转向苹果公司,因为只有苹果公司这股力量,才能保证他们未来的自由。
随着乔布斯绘声绘色地描述决战场景,观众席中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乔布斯成功地扮演了詹姆斯·邦德的角色。当坏蛋即将毁灭世界的时候,邦德或乔布斯出场,冷静地拯救了世界。邦德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会因此感到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