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行陌路 东西方文化的冲突(2)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整个亚洲逐渐升起的经济实体中,日本、韩国、泰国较为突出。它们都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放在西方语境下,着力于新的发展。西方的技术思考、科学知识、实际的运作经验,帮助它们建立自我文化;源于西方,却拥有自己的特色,在国际上形成一种新的样貌。从世界的中心来观看,这些都是一种国际间点缀的文化,与西方核心传统文化比较,没有必然的影响力。只代表着他者文化的存在,不落重心。因此,中国文化益显重要。我们目前正站在十字路口。中国文化在时代主流价值中动摇,使我一时间无言以对。

为探讨国际文化间轴心的运动,我暂且把东方放下,从西方历史潮流,探索发展轨迹。

希腊文明继承埃及文化的精髓,却倾向人文主义,从人的角度去想象天国,把宇宙的原理,化成人间的情欲,去塑造神话世界。理性开始取代一切,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三位重要的思想家。当时已经发展出完整的戏剧结构和舞台的表演。公众剧场凝聚了人们的注意力,以此探讨人生的各种问题。希腊悲剧探讨人生最直接、最极致的体验,从残酷与痛苦中升华人性。罗马继承了希腊文明,版图更加扩大,几乎涵盖了整个欧洲。希腊和罗

马,开启了拉丁语系的系统,成为后来欧洲文化的源流。这时,耶稣诞生,开启了基督为时间轴的世界。公元元年,产生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真神,以犹太教为基础,慢慢形成了另一个西方文化宗教世界的开始。公元8世纪,穆罕默德的伊斯兰教诞生,及后势力越来越大,又占据了来自西方语境世界的领土,整个南欧都陷入它的掌握之中,史称奥斯曼帝国。这样持续了数百年,一直到了13世纪,西方语系的基督教分家,产生了拜占庭帝国、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故事。严格的宗教的禁欲世界受到动摇,开始涌动着新的社会阶层的呼声。14世纪,已经出现了商人抬头的局面,终于,在佛罗伦萨,引爆了文艺复兴的概念。人民从禁闭式的宗教禁欲主义中解脱开来,重新以人为中心,去思考整个世界的存在。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论”,证明地球以外不是天国,而是一个漫无边际的星系。哥白尼受到当时社会宗教势力的酷刑,但人文的系统却不曾减弱。文艺复兴让整个欧洲文化重新回到希腊时代的人文精神。这时,不管是建筑、美学、科学、航海事业、城市规划,都突飞猛进。解剖学成为当时精英分子的向往与追逐。在荷兰,解剖学有非常高的成就。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成为了文艺复兴的三大巨匠。其实达·芬奇对科学与解剖学都有非常深刻的喜好。在米开朗琪罗的手上,历史上不断重复呈现的“圣殇”—圣母带着垂死的耶稣像,呈现了一种中世纪基督圣像所未有的量感,情感洋溢在每片肌肉之中。科学与解剖学进一步发展,创造出有别于中世纪的木讷,洋溢着人体的力量与动感,继承了罗马时代的艺术质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