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孩提时代的我一直生活在双重身份之下。一方面,我的老师不断提醒我说我患有学习障碍;而另一方面,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的能力绝不止于此。我渴望了解一切,更渴望了解自己。我想知道:我到底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的极限在哪里?我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我没有理会老师对我的过低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特殊教育的束缚。之后我报名参加了几乎所有我能修的课程。虽然我没有能够掌握这些课程的全部知识,但在此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我了解了自己的好恶,也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发展的智力类型是哪些。最终,我收获了蜕变。

非常开心这本书能够抵达中国读者之手。这本书最初于2013年在美国出版,自此以后,我越发清晰地意识到,教育领域亟需对智力的概念进行拓展。智力的定义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能力方面,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譬如个人目标、梦想以及动机水平、投入程度和毅力大小等。这些素质与学生的技能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展开的过程。如果我们只聚焦于整个系统中的某一个部分(如智商)而没有同时去关注学生个性化方面的素质,那么我们势必会极大地低估他们的潜力。我认为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过早地对儿童的潜能盖棺定论,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错失了无数能够促成儿童积极发展的良机。无数的可能性就在我们身边,但是要抓住它们,我们需要扩大关注的范围,将目光从标签和考试成绩等狭隘的指标上移开,代之以“全人教育”的眼光去关注儿童本身。

在这本书里,我逐步推进、层层递进,最后引出了我的个人智力理论。我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我的整个孩童时代,将我的每一段个人经历与智力某一层面的最新科学研究结合了起来。我首先探讨了我们对人的才能发展的理解,然后回顾了智商测验的前世今生。接下来我们来到标签的世界,探讨一个人一旦被贴上“学习障碍”或“天赋优异”的标签将意味着什么,讨论这些标签背后存在的争议问题。接下来的两个部分涵盖了关于动机和自我调节的最新科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讨论高水平的一般智力、特殊才能和高创造力的本质。

我希望读者们读到最后一章的个人智力理论时不会感到诧异。对书中所论及智力的各个视角进行了多年的不懈探索之后,这一理论逐渐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我希望读者们也能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我们需要转移到个人层面去重新认识智力。我坚信,是时候让教育工作者们抛却标准化和充满竞争性的智力概念,去拥抱一种新的理论——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而我们需要付出耐心并掌握相应工具,去透过标签真切地看到我们眼前的孩子。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能够将这些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真诚的,

斯科特·考夫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