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会议放光芒 7

1)理论基础。大家应该还记得,宝钗刚得到元春的赠礼,就想起了薛姨妈曾经跟王夫人说过的话:“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也就是说,“金玉派”的理论基础是“和尚论”。应该说,薛姨妈这招挺阴的,中国人虽然没有统一的信仰,但对佛、儒、道之类的还是比较敬重。为此,贾母针锋相对地也抛出了另一个“和尚论”。你有一个“和尚”,我也有一个“和尚”。说不上占据优势,但至少打了个平手。

2)物质保障。封建时代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薛姨妈也知道薛家几斤几两。薛家唯一能够拿得出手与贾家“平起平坐”的资本,也就只有钱财而已。前面分析过,在贾、王、史、薛这“四大家族”中,作为奉旨赚钱的皇商薛家,政治地位是最低的。因此,削尖脑袋钻入官僚阵营,是薛家联姻的“优良传统”。应当说,雄厚的财力资本,是“王派”力促“金玉良姻”的重要基础。基于此,贾母刻意强调了物质保障的问题。她没有否认薛家的富势,更没有在这样的场合点中薛家“有富无贵”的要害。“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十六个字便绕开了“王派”自认为无懈可击的“马奇诺防线”。那么,贾母对未来的孙媳妇看重的是什么呢?——“模样配的上就好”。说到模样,林黛玉、薛宝钗孰高孰低,这就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应该说,贾母玩了一次“和稀泥”。

3)决定因素。贾宝玉的婚事到底谁说了算,这是本次交锋的关键所在,这也充分地证明,宝玉的婚事直接关系到荣国府未来的走向,非同小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贾环的婚事,贾母有兴趣管吗?按王熙凤的说法,贾环“是个燎了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炕让他钻去”,踢还踢不走,哪还有闲心管他的事?对于贾宝玉的婚事,贾母的态度却非常明确——我的地盘我做主!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四个字:“来告诉我”。也就是说,凡是涉及宝玉婚配的事,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但最终只能由贾母来决定。

“贾派”与“王派”的初次交锋,贾母就充分展现老牌政治家的果敢与刚烈。可以想象,面对这样的形势,王夫人、薛姨妈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个袭人,“金玉派”极有可能就此偃旗息鼓。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又会少了很多好戏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