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水知柔性(1)

宋代时,日本道元禅师来中国学禅。回到日本后,有人问他修到了什么。道元禅师说:“别无所获,只修得一颗柔软心。”

这如水般柔软的心,其实不离“慈悲喜舍”啊。

在柏林禅寺时,我近距离地观察过明海法师。

他的眼睛细长,和他对视时,心情会很平和。在待人接物上,他总能让人感觉如坐春风。眼前的他,就像从日本动画片中走出来的“聪明的一休”。

有一段,明海法师身体不适住院治疗。我随几位法师去探望他,当时,他正坐在病榻上看书。一见我们去,他欲起身下床。带队的法师快步上前,摁住明海法师的肩膀,“你不要动。”

聊了一阵,其他的法师外出办事,让我留下来陪他。

我问:“你们当了和尚,怎么还会生病呢?”

在我的印象中,僧人长衫飘飘自在如云,应该远离了种种病苦。

明海法师扑哧一声笑了,“生老病死,人间多苦。和尚也是人,当然也会生病啊。”

“和尚生病,会不会让人觉得学禅没有用?”

“佛陀讲‘诸行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和尚生病,证明佛法平等,无论是谁,都处在无常之中。”

明海法师出家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他说:“接触佛教是一个偶然的机缘。”

有一次,他读到《弘一大师传》,得到一个启发。

“当时,一下子明白了,人生应该用力的地方在哪里。那时候,没想到我会出家。但是,我明白了,人应该用力在人格上、在心地上、在自己所能够掌握的事情上。外在的环境,人有时无法把握,但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人格、内心、德行。”

他有个好朋友,名叫刘毅(后在藏地出家为僧,法号戒圆)。刘毅比他高五届,当时,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工作。刘毅经常到广济寺去,认识净慧法师。

“我对刘毅说,你带我去广济寺看看吧。”

“第一次去广济寺时,是1990年冬天。当时,师父(净慧法师)生着病,他感冒了,我没见到他。后来又去了几次,终于见到了师父。”

1991年的冬天,净慧法师说,赵州有一个寺院,要打禅七。一听说禅七,他很上劲。他在学生宿舍里就练习打坐,一坐一个多小时,从中体验到了禅坐的快乐。他感觉到,在身体里面,有更加强大、更加真实、不依赖于外在条件的快乐。

此时,他想,就用禅七来校勘自己的禅坐功夫吧。

他对净慧法师说:“师父,我去。”

那年寒假,他没有回湖北老家和父母过年,而是随净慧法师来到赵州。后来,他想在这里出家为僧。父母不同意,他只好作罢。

1992年,柏林禅寺普光明殿落成时,他来参加落成法会。净慧法师拉着他的手,在寺院里经行,“你看,大殿修好了,可是,现在僧人少,无法弘法啊。”

他觉得不能再等了,决定先出家再说。

我问他:“当时不怕父母反对?”

“释迦牟尼佛出家,根本没有跟父母商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