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3)

集训工作从1948年5月开始。6月,毛泽东代表中央向各中央局、分局、区党委、省委及前委发出关于加强报纸通讯社领导的指示,这项工作得到加强。中央书记处分工主持集训工作的是刘少奇。集训工作同新华社的正常工作和制度建设结合进行。9月3日,新华社成立了由胡乔木和廖承志、刘祖春、许诺、方实组成的五人小组,并建立了汇报制度。6日,经过向中央请示汇报,胡乔木宣布五人小组的五项任务:一、与各部、委联系;二、对《各地来稿》《参考消息》《电讯稿》提意见;三、注意发现稿件中带有一般性的问题,帮助、指导各分社;四、写评论、短评;五、处理总社交请处理的稿件。

1948年10月后,新华社进一步采取集体办公的办法。集体办公的制度首先是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建立起来的。他们从10月4日上午“开始合室办公”。胡乔木即找新华社有关同志商量集体办公问题。10月17日下午,胡乔木召集会议讨论集体办公的工作程序及分工问题,决定自18日起,上午9时至12时,晚上7时至12时为集体办公时间。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把第一编委会的范长江、陈克寒、石西民、梅益、朱穆之、黄操良、方实、王飞、丁树奇、赵棣生、吴玉森、许诺、刘祖春、田林、王宗一、左荧、温济泽、廖盖隆、余宗彦、沈建图、陈龙、曾彦修等二十多位骨干抽调在一起,组成一个精干的小编辑部(总编室),从陈家峪搬到西柏坡胡乔木住的小院里,在一个大客堂间里围坐在一张长条桌周围集体办公。这个小院和刘少奇的住处为前后院,共走一个大门,距离毛泽东、周恩来的住处也很近。新华社文字广播、口语广播、英文广播的主要稿件都在这里编发,重要战报和其他重要稿件由胡乔木修改后送刘少奇或周恩来审阅,有的最后送毛泽东审阅和修改。特别重要的新闻和评论,毛泽东亲自执笔。

集训工作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为指导思想。这两个谈话,对党报的任务和作用,党报工作的原则、立场和办报路线,以及党报应该具有的战斗风格,党报队伍的革命化建设等一系列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基本问题,都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集训的主要方法是编稿、改稿和评稿。通过小编辑部集体办公,编发新华社新闻、评论的实践,领会和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多方面地迅速了解解放区、国统区和国际的情况,掌握新闻和评论选材、选题、立论、布局的基本方法,并加强遣词造句、文字修饰、标点符号等基本训练。

小编辑部的集体办公,比最初确定的安排要紧张得多。每天从早八点到晚上十一二点,除三顿饭和中午午休外,大家都围坐在长条桌上埋头工作。

通常,到晚上发稿完毕,临近子夜快下班时,胡乔木把大家召集拢来,开评稿会。这是集训的一个主要方式。主要由胡乔木讲,大家戏称为“记者招待会”。胡乔木的谈话内容大致是三个方面:一是传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中央最新精神,传阅他们审批、修改或亲自撰写的稿件;一是分析当前形势,包括战局和政局,例如三大战役最新的发展情况,北平和谈的进展情况等等;一是评论当天的发稿清样,把两尺多长的粗麻纸印成的清样在菜油灯下摊开,从头到尾,对哪篇稿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哪篇稿子有缺点,缺点在哪里,一一分析评论。有时也由此谈些写稿应注意的原则和方法问题。胡乔木针对当时新闻和评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新闻要在政策、观点、事实和文字技术这四个方面经得起推敲,编辑对稿件要精益求精。

读书导航